
在外科手术中,麻醉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虽然很多人认为麻醉只是一个简单的“打针睡觉”的过程,但是事实上,对于外科医生来说,麻醉意味着更多。手术有大有小,麻醉不可小,这句话很准确地道出麻醉在手术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但直到今天,人们对“麻醉使人变笨”“麻醉药对人体危害极大,术后疼痛要尽可能地少用镇痛剂”等错误观念的认同依然盛行。那么,麻醉真的会让人变笨吗?本文助您破解麻醉误区,拥抱舒适医疗。
麻醉的分类
全麻又称为全身麻醉,可分为静脉麻醉、吸入麻醉和静吸复合麻醉三种。所谓的全麻,就是利用麻药,让病人失去知觉,从而给外科医师创造更好的操作条件。比如小孩不配合,部分老年病人需要进行全麻,还有像肺叶切除术、食管癌手术、心脏外科手术、腔镜微创手术、开腹手术等大型手术均需要全身麻醉。
局麻是用局麻药暂时阻断身体某一区域神经传导的麻醉方式。可分为局部渗透性麻醉和表面麻醉。对于像皮下脂肪瘤这样的小型外科手术,或者是轻微的创伤清创术,都可以使用局部麻醉。
椎管内麻醉包括硬膜外麻醉、腰麻和腰-硬联合麻醉;骨盆手术和下肢手术等优先采用椎管内麻醉。
麻醉医师会根据手术方式、病人的身体状况和患者意愿等多种因素,权衡利弊之后制定对患者最有利的麻醉方案。
“麻醉”与“变傻”和“失忆”有什么关系
当患者从全麻中清醒过来的那一刻起,就感觉到自己的大脑一片空白,说话也变得含糊不清,脑子也不好使,一张嘴就什么都想不起来,甚至有一种喝醉了酒的感觉。所以很自然地想到:“哎呀,这麻药让我变成了傻子。”
在医学上,有些药物可使人忘记药物起效后一段时间的记忆,这被称为“顺性遗忘”。等药效消除后,失忆症状就会彻底消除,不会对患者的记忆力造成长期的不良影响。“术后变傻”在医学上被称为术后认知障碍(POCD),多发生在大型手术的高龄病人身上,《柳叶刀》(Lancet)对老年 POCD的相关因子进行了研究,发现年龄、手术应激、术前紧张焦虑情绪、麻醉时间长短、文化程度、术后感染及呼吸道等多种原因均可诱发 POCD,而“年龄”是导致远期 POCD的重要原因。全身麻醉的基本药物有三种,分别是镇痛、镇静、肌松。根据病人的手术类型、手术时间、年龄、体重、身体状况等情况,确定麻醉药物的剂量。停止使用全麻麻醉药后,过了数分钟,病人就会逐渐恢复呼吸,恢复意识,并能与医生进行基本的沟通。不过,由于药物的代谢快慢因人而异,做完手术之后,患者会出现一些困倦的症状,这是很常见的,通常在数个小时内就可以彻底苏醒。麻药一旦被人体代谢完,就不会有任何副作用,也不会让人变成傻子。
麻药是否会影响孩子的智力
很多孩子的父母都很担忧,全麻是否会影响小孩的智商?《柳叶刀》(Lancet)在2019年度7国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显示,5岁以前进行全身麻醉与局部麻醉的儿童在生活中的智力水平、记忆力、专注力、执行力等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别。这项研究让那些忧心忡忡的父母们放下心来。由于人类的智能发展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例如遗传、环境、教育等,这些都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进程,所以所谓的“一次全麻就能改变一个人的智商”,并不具有科学性。相反,如果因为害怕而耽误了治疗时间,或是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进行手术,可能会导致儿童的精神损伤和疼痛敏感,从而给儿童带来更大的痛苦。
结语
总而言之,单靠麻药是不可能使人变成傻子的。麻醉医师会根据患者情况合理用药,使病人顺利完成麻醉。但全麻术后的康复及预防仍是十分关键的,需要病人、家属及医务工作者的配合与重视。相信,经过合理的休息、饮食、心理支持以及术后的跟踪治疗,病人能够安全地度过全麻的恢复过程,并逐渐恢复到正常的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