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苏建龙  单位:邢台市中心医院 神经外科  发布时间:2025-06-10
5625

民众对于脑出血的认知具有一定局限性,由于脑出血的发病后多伴随突发剧烈头痛、昏迷甚至猝死,且发生原因也多与高血压、血管老化和慢性疾病相关,故而一般认为该病属于“老年病”,多数年轻人也会认为自己远离这类健康威胁,忽视了潜在的风险。但是实际上,医学数据显示近年来年轻人脑出血的发生率正逐步上升,越来越多四十岁以下患者被确诊为脑出血。这打破了人们对脑出血的传统认知,也提示大众脑出血并非中老年专属疾病,年轻人同样面临脑出血发生风险。本文将围绕公众常见的三大认知误区展开讨论,帮助大家更全面地认识脑出血的真实面貌,增强预防意识。

误区一:脑出血只发生在老年人身上,年轻人不会得

脑出血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老年病”,高血压、动脉硬化、淀粉样变性等脑出血发生的主要诱因也确实以中老年群体为主。但是事实上脑出血并非老年人的“专利”,脑出血患者中有10%-15%年龄低于45岁,提示年轻人也有可能发生脑出血。年轻人发生脑出血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1)先天性或遗传性血管异常。颅内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等疾病在初期可能无明显表现,但是一旦发生破裂就会引发严重脑出血;(2)血压控制不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患有原发性高血压,尤其是长期熬夜、饮食不规律、精神压力大的群体极易出现血压波动,提升脑出血发生风险。(3)交通事故、运动伤害、头部撞击等引起的外伤性脑出血,也是年轻人脑出血的重要诱因之一。由此可见,脑出血也可能存在于年轻群体,因此必须予以充分重视,提高警惕。

误区二:年轻人恢复能力强,即使发生脑出血也不会有严重后果

很多人认为,年轻人身体机能强健,代谢旺盛,即使出现脑出血表现也能较快康复,不会出现严重后果。但是实际上这一认知存在误区。脑出血对大脑组织造成的损害往往是不可逆的,一旦出血部位影响到语言中枢、运动中枢、视觉中枢等关键功能区,那么无论患者是否是年轻人都可能引发永久性损伤,甚至造成残疾、死亡。此外,年轻人虽然身体素质与中老年人相比更好,恢复能力也更强,但是并不意味着脑出血发病后可以轻松恢复。脑出血后的康复过程通常漫长而复杂,涉及物理治疗、心理干预、语言训练等多个方面,且部分后遗症可能伴随终身,即使是年轻人也无法避免。

误区三:生活方式健康就不会得脑出血

健康的生活方式确实是降低脑出血风险的关键措施之一,因此部分年轻人自认为生活规律、饮食清淡、不抽烟不喝酒,便不可能患病。但是实际上,脑出血的发生还与其他潜在风险因素有关,即便生活方式看起来健康也可能存在诸多隐藏风险。其中包括遗传性血管病变、慢性炎症性疾病等,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脑出血风险,另外,有些年轻人平时血压处于正常水平,但在剧烈运动、情绪激动、过度劳累等情况下会出现血压骤升,出现偶发性高血压,也可能引发脑出血。不仅如此,情绪问题也是较易被忽视的因素,长期的焦虑、抑郁、过度疲劳等负面情绪也会导致交感神经持续兴奋,进而引起血压波动,诱发脑出血。因此,即使部分年轻人生活方式健康,也不能完全排除脑出血的可能,需要结合定期体检、科学管理压力、关注身体信号等多种手段加以预防。

年轻人预防脑出血的有效方法

既然年轻人也有脑出血的发生风险,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预防呢?首先,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在饮食上应做到均衡膳食,日常减少高盐、高脂、高糖食物的摄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和优质蛋白,科学摄入营养;同时认识到烟草中有害物质会损伤血管内皮、酒精则可能引起血压波动,因此需要戒烟限酒,避免烟酒损伤;运动上要科学、适量,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运动形式包括快走、游泳、骑车等,以此维持健康体重,增强身体素质,改善血液循环。其次,要重视定期体检。即使是年轻人也应该每年进行一次基础体检,关注自身的血压、血糖、血脂水平,而对于有家族史或疑似症状的人群更是应该进行MRI或CT血管造影等头颅影像学检查,排查脑血管病变。最后,要注重心理健康,建议年轻人通过冥想、深呼吸、心理咨询等方式缓解压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降低脑出血发生风险。

总而言之,脑出血并不是老年人的专属疾病,民众必须认识到其认知误区,了解脑出血可能发生在任何年龄,且年轻人即使恢复能力强,脑出血仍可能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只有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并积极采取预防措施才能真正远离脑出血的危害。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