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吕艳妮  单位:乐山市五通桥区中医医院 针灸推拿科  发布时间:2025-10-17
38

腰椎间盘突出是骨科高发疾病,本质是腰椎间盘纤维环因退变、损伤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或脊髓,引发腰痛、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等症状。对患者而言,科学的日常管理是缓解症状、延缓病情、预防复发的关键,需从多维度做好细节把控,避免不当行为加重腰椎负担。

注意日常姿势,减少腰椎持续受力

错误姿势是加重腰椎压力的重要诱因,需针对性调整站立、坐姿、弯腰、睡眠四个场景的姿势。

站立时,保持脊柱自然生理曲度,头部摆正、肩部放松、腹部内收,避免含胸驼背或过度挺胸;双脚与肩同宽,重心均匀分布,不长期单侧站立或踮脚,防止肌肉受力失衡。

久坐时,选择腰部支撑良好的座椅,椅面高度以膝盖与髋关节呈90°、双脚平稳踩地为宜;臀部坐满椅面,腰部与椅背间放3~5厘米薄靠垫,避免腰椎悬空;每坐30~40分钟起身活动5~10分钟,放松腰部肌肉。

弯腰时,避免直接弯腰搬物,取物需先蹲下屈膝,让物品靠近身体,再借腿部力量站起;不长期弯腰劳作,若需进行,可调整工具高度或定时休息。

睡眠时,选硬度适中的床垫(平躺腰部不塌陷、侧卧脊柱不侧弯);仰卧时在膝盖下垫薄枕,侧卧时在两腿间夹薄枕,维持腰椎中立位,避免侧弯或下陷。

管理日常活动,避免不当运动加重病情

活动强度与类型直接影响腰椎状态,需按病情阶段调整,平衡休息与锻炼。

急性发作期(腰痛、下肢痛明显时),以卧床休息为主,避免久坐、久站、弯腰、搬重物;必要时戴医用腰围(松紧可调节、有钢板支撑),松紧度以插入1~2根手指为宜,每天佩戴不超过4~6小时,防止肌肉萎缩。

缓解期(症状减轻后),逐步开展低强度腰背肌锻炼,增强腰椎稳定性,如腰背肌等长收缩训练(平躺收紧腰部肌肉,保持5~10秒后放松,10~15次/组,2-3组/天)、五点支撑法(平躺屈膝,用头部、双肘、双脚支撑抬臀至身体呈直线,保持5~10秒,8~10次/组);小燕飞等高压动作需在专业指导下进行,避免损伤。

日常避免剧烈运动(如快跑、跳跃、举重、球类运动)和突然扭转腰部的动作(如快速转身、弯腰起身),防止椎间盘进一步突出。

做好腰部护理,减少外界刺激

腰部保暖与护理对缓解症状、预防复发至关重要,需关注保暖、热敷、饮食、作息。

保暖方面,避免空调直吹腰部,夏季空调不低于 26℃,冬季外出戴腰围或护腰,防止受凉引发肌肉痉挛。

日常可热敷腰部,用50-60℃热水袋或热毛巾,每次15~20分钟,1~2次/天,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注意垫毛巾防烫伤。

饮食上,补充富含钙、蛋白质、维生素D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鱼虾、绿叶蔬菜),维持骨骼与肌肉健康;避免高糖、高盐、高脂食物,防止体重增加加重腰椎负担。

作息上,保持规律,不熬夜,每天睡7~8小时,让腰部肌肉充分修复;避免过度劳累,合理安排工作与休息,防止肌肉劳损。

警惕病情变化,及时就医

患者需密切关注症状变化,出现以下情况立即就医:1-2周日常调整后,腰痛、下肢麻木等症状未缓解甚至加重;出现下肢无力、行走困难;出现大小便失禁或排尿、排便困难。这些情况可能提示神经压迫加重,需通过腰椎CT、MRI明确病情,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避免神经损伤不可逆。

腰椎间盘突出的管理是长期过程,患者需将科学护理融入日常,通过持续调整姿势、合理活动、做好护理,逐步改善腰椎状态,减少症状发作,提高生活质量。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