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国丹  单位:雅安市名山区马岭镇卫生院  发布时间:2025-10-22
53

提到HPV,很多人会立刻联想到宫颈癌,但这种病毒的影响远不止于此。作为全球感染率最高的性传播病毒之一,HPV(人乳头瘤病毒)就像一位“沉默的入侵者”,多数时候无症状潜伏,却可能在长期感染后引发健康危机。今天,我们用最通俗的语言,拆解HPV的核心知识,帮你建立科学的防护意识。

一、HPV是什么?不是所有亚型都“危险”

HPV是一类双链环状DNA病毒,目前已发现200多种亚型,根据对健康的威胁程度,可明确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两者的危害天差地别:

- 高危型HPV:是导致恶性肿瘤的“元凶”,持续感染(通常指感染超过12个月)会破坏细胞正常生长规律,引发癌变。其中HPV16型和18型最为危险,全球70%以上的宫颈癌都由这两种亚型导致,此外还可能引发肛门癌、阴茎癌、口腔癌等。

- 低危型HPV:不会致癌,但会引起良性病变,最常见的是生殖器疣(俗称尖锐湿疣)——表现为生殖器或肛门周围的菜花状、乳头状赘生物,虽不致命,但会影响生活质量且易复发,主要由HPV6型和11型引起。

二、HPV怎么传播?这些误区要避开

HPV的传播途径以性接触传播为主,包括阴道性交、肛交、口交等,但并非唯一途径,日常防护中容易踩坑的误区有两个:

- 误区1:“用安全套就能100%防HPV”。安全套能降低90%以上的感染风险,但无法完全阻断——因为HPV可能存在于安全套未覆盖的外阴、肛周皮肤黏膜上,接触后仍有感染可能。

- 误区2:“没有性生活就不会感染HPV”。少数情况下,HPV可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衣物、毛巾、马桶坐垫等间接传播,或通过母婴传播(分娩时母亲传给新生儿),只是这类传播概率远低于性接触。

三、预防HPV,最有效的方法是“疫苗+筛查”

对抗HPV,目前已有成熟的“主动预防+被动监测”体系,两者结合才能最大程度降低风险:

1. HPV疫苗:越早接种,保护效果越好

HPV疫苗是全球首个能预防癌症的疫苗,通过模拟病毒片段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体,从而抵御真实病毒感染。目前国内获批的疫苗有三种,选择时无需盲目追求“多价”,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 二价疫苗:覆盖HPV16、18型,能预防70%的宫颈癌,适合9-45岁女性(部分地区已开放男性接种),性价比高,是预防宫颈癌的基础选择。

- 四价疫苗:在二价基础上,额外覆盖HPV6、11型,能同时预防宫颈癌和生殖器疣,适合20-45岁男女。

- 九价疫苗:覆盖HPV6、11、16、18、31、33、45、52、58型,能预防90%的宫颈癌和生殖器疣,适合16-26岁男女,但供应相对紧张,需提前预约。

这里要纠正一个常见认知:“超过26岁接种疫苗就没用了”。虽然疫苗最佳接种年龄是“首次性生活前”,但即使有性生活,只要未感染过疫苗覆盖的亚型,接种后仍能获得有效保护,45岁前接种都有意义。

2. 定期筛查:疫苗不能替代检查

接种HPV疫苗后,仍需定期做宫颈癌筛查——因为疫苗无法覆盖所有高危亚型(目前已知高危亚型有14种),仍有少数感染风险。不同年龄段的筛查建议不同:

- 21-29岁:每3年做一次宫颈TCT检查(巴氏涂片),无需常规查HPV。

- 30-65岁:推荐“TCT+HPV”联合筛查,每5年一次;或单独做TCT检查,每3年一次。

- 65岁以上:若过去10年筛查结果均正常,可停止筛查。

男性虽然不会患宫颈癌,但感染高危HPV可能引发肛门癌、阴茎癌,若有多个性伴侣或高危性行为,也建议咨询医生进行相关筛查。

记住:HPV感染不等于癌症,从持续感染到发展为宫颈癌,通常需要5-10年时间,只要及时干预,绝大多数病变都能治愈。

HPV看似可怕,但只要我们了解它、重视它,就能通过“疫苗接种+定期筛查”建起坚固的防护墙。无论是女性还是男性,都应把HPV防护纳入健康管理清单——毕竟,对抗病毒的最好方式,从来都是“主动预防”而非“被动应对”。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