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维  单位:成都市新都区第三人民医院 耳鼻咽喉科  发布时间:2025-07-31
7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面对鼻子发痒时,会习惯性用手指挖鼻孔,却不知这一看似平常的小动作,如同“隐形杀手”,正悄悄给鼻腔健康埋下隐患。

频繁挖鼻:看似小事,隐患重重

在日常生活中,挖鼻孔是许多人不经意间的习惯动作,然而,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动作,却可能给我们的健康带来诸多严重的问题。

1.物理损伤:破坏鼻腔“第一道防线”。鼻黏膜是覆盖鼻腔内壁的薄而脆弱的黏膜组织,富含毛细血管和神经末梢。手指或工具挖鼻时,即使没有明显痛感,也可能造成黏膜破损、微小血管破裂,引发反复鼻出血;还会破坏黏膜表面黏液-纤毛系统这一鼻腔“自清洁系统”,使细菌、病毒更易侵入。

2.感染风险:从鼻炎到颅内感染。挖鼻可能引发鼻前庭炎及鼻窦炎,因鼻腔与颅内通过静脉系统相通,细菌可能经破损黏膜沿静脉扩散至颅内,增加颅内感染风险。

3.社交与心理双重影响。除了生理健康隐患,挖鼻孔的习惯还可能对社交形象和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小小鼻黏膜,作用大不同

鼻黏膜虽然只是一层薄薄的组织,但它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宛如一个功能强大的“小卫士”,守护着我们的呼吸道健康。

1.过滤和清洁功能。鼻黏膜就像一张细密的滤网,当我们呼吸时,空气中的灰尘、花粉、烟雾等杂质都会被它拦截下来。

2.湿润和加温空气功能。鼻黏膜能够分泌黏液,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湿润。同时,鼻黏膜还能对空气进行加温,使进入肺部的空气温度更接近人体体温,维持呼吸道的正常生理功能。

3.免疫防御功能。在鼻黏膜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细胞和抗体,如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这些免疫细胞能够识别和抵御外来病原体的入侵。

正确清洁鼻腔,远离健康危机

冲洗鼻腔是为了保持鼻腔清洁与健康,一方面,它能有效清除鼻腔内的灰尘、花粉、细菌等过敏原和异物,减少刺激引发的过敏反应或感染风险;另一方面,可湿润干燥的鼻黏膜,稀释黏稠分泌物,缓解鼻塞、鼻痒等不适,对鼻炎、鼻窦炎患者能辅助减轻炎症症状。

以下是几种常见且有效的清洁方法:

1.生理盐水冲洗法:生理盐水冲洗法是一种非常科学且常用的鼻腔清洁方法,它可以通过温和的机械冲刷与湿润作用,可有效清除鼻腔内的灰尘、过敏原、炎性分泌物等异物;同时还能湿润干燥的鼻黏膜,缓解鼻塞、鼻痒、流涕等不适症状,减轻黏膜充血肿胀,改善鼻腔通气功能。

2.棉签擦拭法:适用于日常简易清洁。选择无菌棉签,温水浸湿后轻擦鼻孔外侧,勿深入鼻腔超过1厘米,避免损伤鼻中隔-鼻腔中间的软骨和骨质结构,将鼻腔分为左右两部分,过度刺激可能导致偏曲或出血。

误区澄清

误区1:用自来水直接冲洗鼻腔。正确做法:自来水未经灭菌,可能含微生物或矿物质,建议使用生理盐水或煮沸冷却后的温水。

误区2:冲洗力度越大越干净。正确做法:力度应以“温和舒适”为原则,过度冲洗可能损伤黏膜。

日常养护:从细节守护黏膜健康

保护鼻腔健康,仅仅依靠正确的清洁方法是不够的,还需要养成良好的护鼻习惯。

1.环境管理。室内湿度一般保持在40%~60%为宜;减少污染物刺激;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减少用手触摸口鼻的次数。

2.替代挖鼻。鼻痒时用手指轻按鼻翼两侧,或用生理盐水喷雾湿润鼻腔;异物感明显时,可尝试轻轻按压鼻翼,通过这种方式刺激鼻腔神经,缓解瘙痒感;也可以使用纸巾轻轻擦拭鼻腔,但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损伤鼻黏膜;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鼻腔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鼻腔问题。

3.合理饮食与规律运动。多吃富含维生素C(柑橘、西兰花)、维生素E(坚果、橄榄油)的食物,增强黏膜抵抗力;每周3~5次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每次有氧运动30分钟以上,如快走时速5~6公里,促进血液循环,提升免疫力,有助于保护鼻腔健康。

这些情况需及时就医

出现以下症状,可能提示鼻腔感染或结构损伤,请及时就医:鼻出血频繁(每月≥3次)或出血量较大;鼻塞持续超2周,伴随嗅觉减退;鼻腔分泌物呈黄绿色、带血,或有恶臭;鼻前庭部位红肿化脓,或伴有发热。

鼻黏膜是呼吸道的“前哨站”,一次不经意的挖鼻可能埋下健康隐患。从今天起,告别挖鼻陋习,用科学方法清洁鼻腔,养成护鼻好习惯。守护这层“脆弱而强大”的黏膜,远离鼻腔疾病困扰。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6-27
来源:普宁市人民医...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15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7
来源:​广州市番禺...
2025-07-22
来源:广东省肇庆市...
2025-06-27
来源:肇庆市高要区...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