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妊娠期高血压是妊娠与血压升高并存的一组疾病,发病率约为5%-12%,严重威胁着孕产妇和胎儿的健康。面对妊娠期高血压,除了遵循医嘱进行规范治疗外,科学的护理同样至关重要。接下来,就为大家详细介绍妊娠期高血压的护理要点。
生活起居护理
合理休息与体位调整:充足的休息是妊娠期高血压护理的基础。孕妇应保证每天8-10小时的睡眠时间,中午可适当午休1-2小时。休息时,建议采取左侧卧位,这一姿势能减少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增加回心血量,改善肾脏和子宫胎盘的血液循环,有助于降低血压和减轻水肿。同时,要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每隔一段时间适当活动身体,促进血液循环。
环境营造:为孕妇创造一个安静、舒适、光线柔和的居住环境。室内温度保持在22-26℃,湿度控制在40%-60%,让孕妇感觉舒适。减少噪音干扰,避免在孕妇休息时大声喧哗或播放嘈杂的音乐。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天定时开窗通风,每次通风时间不少于30分钟,确保空气新鲜,为孕妇提供良好的休息空间。
饮食护理
控制钠盐摄入:严格控制钠盐摄入是妊娠期高血压饮食护理的关键。过多的钠盐会导致水钠潴留,加重水肿和高血压症状。孕妇每天的食盐摄入量应控制在3-5克以内,避免食用腌制食品、咸菜、酱油、火腿等高盐食物。在烹饪时,可以使用香料、柠檬汁等调味品来增加食物的风味,减少对盐的依赖。
保证营养均衡:在控制钠盐的同时,要保证孕妇摄入充足且均衡的营养。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蛋白质有助于维持孕妇的身体机能和胎儿的生长发育。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这些食物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维生素C和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可帮助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此外,适量摄入富含钙、镁、钾的食物,这些矿物质有助于维持血压稳定。
控制体重增长:妊娠期高血压孕妇要合理控制体重增长速度,避免因体重过度增加而加重身体负担。整个孕期体重增长应根据孕妇孕前的体重指数(BMI)来确定,一般来说,BMI正常的孕妇孕期体重增长宜控制在11.5-16千克;BMI超重的孕妇,体重增长宜控制在7-11.5千克;BMI肥胖的孕妇,体重增长宜控制在5-9千克。通过合理饮食和适度运动,保持体重在合理范围内增长。
病情监测与护理
血压监测:定期监测血压是及时发现病情变化的重要手段。孕妇应每天早晚各测量一次血压,并做好记录。测量血压时,要保持安静、放松的状态,休息5-10分钟后再测量,确保测量结果准确。如果发现血压持续升高或波动较大,应及时就医,以便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尿液检查:关注尿液中蛋白质的情况也至关重要。孕妇可以使用尿蛋白试纸自行检测尿液,若发现尿蛋白呈阳性或含量增加,需及时前往医院进行更详细的检查,如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测等。尿蛋白的出现提示肾脏可能受到损害,需要引起重视。
胎儿监测:妊娠期高血压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因此要加强对胎儿的监测。孕妇应每天数胎动,早、中、晚各数一次,每次数1小时,3次胎动次数相加乘以4,即为12小时的胎动数。正常情况下,12小时胎动数应不少于30次。如果胎动次数减少或增加,都可能提示胎儿存在异常,需立即就医进行胎心监护、B超等检查,了解胎儿的宫内情况。
心理护理
面对妊娠期高血压,孕妇容易产生焦虑、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这些负面情绪会进一步影响血压和身体状况。家属要给予孕妇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多与孕妇沟通,倾听她们的想法和担忧,帮助其缓解心理压力。孕妇自身也可以通过听音乐、阅读书籍、与朋友聊天等方式放松心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孕妇要正确认识妊娠期高血压,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和治疗方法,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和护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