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向记庆  单位:三六三医院 重症医学科  发布时间:2025-07-02
455

脑出血的突发性和严重性对患者的健康构成重大威胁,科学的重症护理对于促进康复至关重要。了解并应用关键护理方法,能为患者提供全面支持,助力他们逐步恢复日常功能,使康复之路更加顺畅。

血压别“飙车”:130/80是刹车线

脑出血恢复期间,血压管理就像是开车时踩油门和刹车的关系,控制不好就容易出大事。很多患者和家属可能不知道,血压一旦过高,就有可能再次引发脑出血,后果非常严重,所以医生通常会建议把血压稳定在收缩压不超过130mmHg、舒张压不超过80mmHg的范围内,这就像给血压装上了“刹车”,防止它突然冲高。

为什么这么严格呢?因为当血压超过150mmHg的时候,颅内血管承受的压力就会明显上升,在一些突发情况下,比如情绪激动、用力排便、剧烈咳嗽等,就可能再次出血,所以无论是住院还是在家休养阶段,都要坚持每天早晚测量血压并做好记录。家里最好备一个电子血压计,使用起来方便又准确。饮食上也要注意清淡,少吃咸的、油腻的食物,生活节奏要规律,不要熬夜或过度劳累。如果有高血压病史,更要按时吃药,不能随便减量或者停药。

防躁动“拆炸弹”:轻声说话+拉窗帘

脑出血刚恢复的那段时间,有些患者会出现烦躁、易怒、情绪波动大的情况,这不仅影响休息,还可能成为诱发颅内压升高的“隐形炸弹”,这时候家属和陪护人员要学会做“情绪拆弹专家”,从环境和沟通两个方面入手进行干预。

首先,尽量保持房间安静、光线柔和,避免强光刺激和噪音干扰,比如拉上窗帘、调低电视音量、走路脚步放轻等,这些看似简单的细节其实对患者的情绪稳定非常重要;其次,在与患者交流时要放慢语速、降低音量,用温和的语言安抚他们的情绪,避免争论或批评,更不要大声呵斥,如果患者出现明显的焦躁、胡言乱语甚至挣扎行为,应立即通知医护人员评估是否需要药物干预,通过营造一个安静、舒适、安全的环境,可以帮助患者减少外界刺激,平稳度过情绪波动期,降低颅内压升高带来的风险,为后续康复打下基础。

黄金3个月:抬脚抓握每天练10回

脑出血后能不能重新站起来、动手做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发病后的前三个月有没有抓紧时间进行康复训练,这段时间被称为“黄金康复期”,大脑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只要坚持锻炼,很多功能都有望慢慢恢复,特别是肢体运动能力的恢复,越早开始越好。

对于偏瘫一侧的手脚,即使一开始无法自主活动,家属也要帮忙做一些被动动作,比如轻轻地抬腿、弯曲手指、捏毛巾等,每天至少练习10遍以上,这些动作虽然看起来简单,但其实是在帮助大脑重新建立神经连接。随着肌力逐渐增强,可以尝试做一些主动动作,比如坐起来、扶床边站立、慢慢学走路等。康复过程虽然辛苦,但只要每天坚持,就能一点一点找回失去的功能。训练强度要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太累,否则反而会影响恢复效果,同时还要特别注意防止摔倒、关节脱位等意外发生。

腿肿快揉捏!防血栓“隐形杀手”

脑出血患者由于长时间卧床、身体活动受限,很容易出现下肢浮肿的情况,而这背后隐藏着一个非常危险的问题——深静脉血栓,这种血栓一旦脱落,就可能顺着血液进入肺部,引发致命的肺栓塞,是非常隐蔽但杀伤力极强的并发症,所以家属平时要特别留意患者的双腿,看看有没有哪一边突然变粗、发硬、发热或者疼痛,发现这种情况就要引起重视,及时轻轻按摩肿胀部位,并尽快联系医生检查处理。

日常护理中,可以通过定时翻身、床上腿部运动、穿弹力袜等方式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血栓形成,尤其是对偏瘫侧的下肢,每天都要进行腿部肌肉的按摩和关节的屈伸练习,不仅能缓解肿胀,还能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适当多喝水也有助于稀释血液,减少血栓形成的可能性。虽然血栓不像脑出血那样直观,但它就像“隐形杀手”,稍有疏忽就可能带来严重后果。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8
来源:佛山复星禅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