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泌尿系结石,又称尿路结石或尿石症,是泌尿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对于泌尿系结石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康复进程和生活质量。以下将详细阐述泌尿系结石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
一、术前护理
病情评估:评估患者的病情、配合情况、自理能力和心理状况。观察患者疼痛的性质、部位、持续时间及相关表现,注意患者的主诉。评估血尿的程度,遵医嘱记录尿液的量及颜色。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是体温的变化。了解患者的饮食、饮水量、睡眠、排便、用药效果及药物的毒副作用,询问既往病史。评估女性患者是否在月经期。
心理护理:加强与病人及家属的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病人的信任。向病人耐心讲解手术和麻醉的情况,鼓励病人表达自己的顾虑,以便及时解决其紧张情绪。指导病人做放松运动,如深呼吸、全身放松等,或与家属、同病室的病人多聊天,听病友介绍经验,做一些感兴趣的事分散注意力,如看报、看电视、听音乐等。
术前指导:指导病人进行呼吸功能训练,如有效咳嗽、咳痰的方法。训练病人在床上使用便器,练习床上翻身的方法,并告知其动作要轻,如携带有引流管应注意管道的护理,防止引流管滑脱。给予饮食指导,避免食用动物蛋白、精制糖过多和纤维少的食物,延缓结石增长速度及术后减少复发。
二、术后护理
病情观察:了解麻醉方式、手术方式及术中情况。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观察伤口有无渗血,引流管的类型、位置是否通畅,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以及皮肤受压情况等。观察有无疼痛、发热、恶心呕吐、腹胀等常见的术后反应,并遵医嘱给予处理。
体位与活动:根据患者手术和麻醉方式,采取适当的卧位。术后在得到医生允许下床的医嘱后可早期活动,不同手术下床时间不同,如经尿道微创手术一般手术后第一天可下床,经皮肾镜微创手术术后以卧床为主,活动时间以医生根据情况医嘱为准。早期活动有利于气管分泌物排出、促进血液循环、促进肠蠕动恢复。
管道护理: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通畅,观察引流的量、颜色及性质。肾造瘘管应妥善固定,切勿自行拔出,保持引流通畅,避免管道打折,翻身活动时避免管道过度牵拉。伤口敷料有渗血污染或松脱,请及时告知医护人员。使用尿管后会有轻度的憋尿感,是正常现象。保持尿管引流通畅,避免打折,不能过度牵拉,切勿自行拔出。拔除尿管后,需要多饮水、勤排尿。
饮食与饮水:肠道功能恢复肛门排气后,且在医生允许后可先饮用少量水。但因个体差异较大,在得到医生允许进食前,建议暂时禁食禁饮。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饮水量在3000ml以上,以增加尿量,冲洗结石,清洁尿路。根据结石成分调整饮食,如草酸盐结石不宜进食马铃薯、菠菜等含草酸丰富的食物;尿酸盐结石不宜进食动物内脏及豆类等高嘌呤类食物;含钙结石应避免食用牛奶、奶制品等含钙丰富的饮食。
疼痛护理:指导患者疼痛发作时应卧床休息,教会其使用分散注意力、深呼吸等非药物性方法缓解疼痛。遵医嘱应用解痉、止痛药物,缓解疼痛。
出院指导
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术后康复指导,实施出院计划。指导患者适量活动,如简单的跳跃、跑步、上下楼梯等,有利于结石的排出。告知患者及家属保护伤口及各引流管的方法。改变饮食习惯,不偏食,减少脂肪和糖类的摄入,多食新鲜的水果、蔬菜。控制饮食,有效防止结石再发。留置有双J管的病人,应告知多饮水,每日2000-3000ml,可预防结石,不要憋尿,防止膀胱内的尿液向输尿管反流,勿剧烈运动,避免重体力劳动,不能做突然的下蹲、弯腰的动作。遵医嘱按时拔管,一般术后1个月左右取双J管,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最长不超过3个月。未按时拔双J管容易诱发感染、结石形成,增加拔管困难,甚至难以拔除。嘱病人定期检查,输尿管切开取石者,内置支架管应在4周时拔出。如有血尿、腰部不适及时就诊。
综上所述,泌尿系结石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包括术前评估与准备、术后病情观察、体位与活动、管道护理、饮食与饮水、疼痛护理以及出院指导等多个方面。只有全面、细致地做好这些护理工作,才能确保患者的手术成功和术后康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