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2在多数人的传统认知里,脑梗是一种典型的“老年病”。但近年来,它却悄然盯上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让不少原本充满活力的年轻生命遭受重创。这背后究竟藏着什么原因,年轻人又该如何应对?
脑梗是什么?为何偏爱年轻人
在医学领域,脑梗也被称作脑梗死、脑梗塞或缺血性脑卒中,这是一种由于脑部血液循环受阻,导致局部脑组织因缺血或缺氧而发生缺血性坏死或软化的状况。以往在中老年人群中多“兴风作浪”;现在年轻患者越来越普遍,不良的生活习惯就是一个重要的诱因,现在熬夜已经成为许多年轻人生活中的一种常态,长时间熬夜会造成免疫力降低,内分泌失调等问题,会扰乱生物钟,使血管正常收缩和舒张功能受到影响,血压随之起伏,发生脑梗的几率自然就会加大。从饮食的角度来看,高糖高脂高盐的食品深受年轻人的喜爱,比如奶茶、烧烤、炸鸡等,它们都会增加血液的黏稠度,加快血栓的生成,继而诱发脑梗。与此同时,运动量的不足是一个常见问题,外出坐车,上班久坐不动,人体新陈代谢减慢,脂肪积聚,肥胖接踵而至,进而诱发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给脑梗的发生埋下潜在的危险。[1]
疾病因素也是不容低估的,年轻人高血压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血压长时间居高不下,可损害血管内皮、加快动脉粥样硬化过程,最后还可引起脑梗。高血脂又是一个关键因素,脂肪代谢异常可导致动脉内膜变厚、粥样斑块生成、阻塞脑血管等。另外,先天性血管缺陷、心脏疾病、免疫相关疾病和血液系统疾病,也会诱发脑梗。
这些信号,或许就是脑梗的“敲门”
1.头昏头痛:骤然袭来,可呈持续性或间歇式发作,有的伴头痛,程度有轻有重,由微胀至剧烈疼痛均可,常伴恶心呕吐。这是由于脑梗后脑部供血不足刺激颅内疼痛感受器所致。
2.肢体麻木无力:多发生于一侧肢体,如胳膊或腿上有麻木的感觉,像是用针扎过一样,可始于手指或脚趾,渐渐扩散开来。肢体无力的特点是突然出现一侧肢体力量下降、拿物没力气、行走腿软等症状,其轻重个体差异较大。会因为脑部血管的阻塞而损害对应的神经功能,从而影响肢体的感觉与活动。
3.言语不清:言语变得含糊不清、吐字不准、自己能够感知但又很难控制,严重者他人完全无法理解。这是由于脑梗影响大脑语言中枢,导致神经细胞因血液供应不足而无法正常发挥功能,造成语言信号的传输与加工发生问题。
4.视力模糊:视力在很短的时间内减退,观察物体时就像被雾罩着一样,一只眼睛或两只眼睛均可发生,有些甚至视野缺损,仅能看清正前方。这是由于脑梗会影响眼部的血液供应或扰乱大脑与视觉有关区域的功能。
5.经常打哈欠:当你睡眠充足时,仍然哈欠连连。这是由于脑部缺氧的缘故,人体企图通过打哈欠吸入更多氧气,当脑血管堵塞时,则易发生此种现象。
6.吞咽困难:表现为吃饭或喝水时吞咽困难、感觉吞咽费力、有梗阻感,轻者可偶有发生,重者不能正常进食,易引起呛咳等症状。这是由于脑梗影响了与吞咽相关的神经,导致吞咽动作无法协调进行。
把握黄金抢救期,科学预防至关重要
年轻人出现以上症状后,切不可大意,一定要立即就医治疗。对于脑梗的紧急救治,最佳时机是在发病后的4.5小时内。在这段时间里,采用静脉溶栓或取栓等方法,可以极大地降低神经损害和致残的风险,积极预防在日常生活中至关重要。应调整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因为烟草中所含尼古丁及酒精对血管内膜均有损伤;建议每周进行至少3-5次快步走、慢跑和游泳等活动,每次持续30分钟,以帮助控制体重和增强心肺功能;同时要避免熬夜并保证充足的睡眠。患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的青年,必须积极进行治疗以控制其指标。有脑梗家族史者,更应该定期进行体检,做到早发现、早介入。[2]
脑梗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属”,年轻人要重视自身健康,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时刻警惕身体发出的信号,才能远离脑梗威胁,拥抱健康生活。
参考文献
[1]刘静.脑梗的预防及治疗[J].健康必读,2025(17):96.
[2]沈金金,廖春华.脑梗死患者康复之后,如何预防再次脑梗?[J].健康必读,2025(17):91.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