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丽珍  单位:山西省大同市天镇县中医医院  发布时间:2025-06-24
350

中药调剂是中医治疗的关键步骤,药材的选取、煎煮的方法以及服用的细节都会直接影响药效。很多人在此过程中容易忽略一些要点,导致药效不佳甚至适得其反。下面我们就从抓药、煎药到服药,一步步梳理需要注意的事项,帮助大家正确使用中药。

一、抓药时的关键点

在抓药时需要特别注意核对药方,避免错误。药方上的药材名称有时会因为字迹潦草而难以辨认,如“白术”和“白芷”容易混淆,抓药时务必与药师确认每一味药,尤其是名称相近的药材,如果对某些药材的写法不确定,可以请医生或药师帮忙解释清楚。同时要仔细检查药材质量,中药的质量直接影响疗效,因此在抓药时要留意药材的外观、气味和质地,优质的黄芪应呈淡黄色,断面有菊花纹,枸杞应呈暗红色,不黏手,无刺鼻的硫磺味。保证剂量准确也很重要,中药的剂量需要严格按照药方执行,尤其是某些具有毒性的药材,多一分或少一分都可能影响安全性,建议使用电子秤精确称量,避免用手抓估算,对于小剂量药材更要仔细核对。

二、煎药前的准备工作

在煎药前要做好准备工作,大多数药材在煎煮前不需要清洗,尤其是粉末状的药材,水洗会导致有效成分流失,药材表面有明显灰尘,可以用水快速冲洗,但不要浸泡。部分药材需要特殊处理才能发挥最佳效果:附子需要先煎,提前煎煮30分钟以上以降低毒性;薄荷等含挥发性成分的药材需要后下,应在关火前5~10分钟加入,避免久煮失效;车前子等细小颗粒药材需要包煎,用纱布包裹后再煎,防止药液浑浊。一般药材煎煮前用冷水浸泡30分钟即可,时间过长可能导致某些成分分解,但质地坚硬的药材可以适当延长浸泡时间。

三、煎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煎药过程中,器具的选择至关重要。传统的砂锅因其材质稳定,不会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是最理想的煎药容器。相比之下,金属锅具容易与药材产生反应,影响药效甚至产生不良物质,应当避免使用。水量的掌握同样关键,首次煎煮时水量以没过药材两三指为宜,治疗表证的药物可适当减少水量,而滋补类药物则需要多加些水。第二次煎煮的水量约为第一次的一半即可。煎好的药液应当混合均匀后分次服用。火候的控制要根据药物性质灵活调整:治疗外感病症的药物需要用武火快速煎煮,煮沸后保持10到15分钟即可;滋补类药物则需要文火慢炖,煮沸后继续煎煮半小时以上;对于附子等有毒药材,必须延长煎煮时间以保证安全。细节的把控直接关系到药效的发挥。

四、服药时的禁忌与技巧

服药时要注意饮食禁忌:服药期间要避免生冷、油腻、辛辣食物;服用人参、黄芪时不宜吃萝卜;服用含黄连、黄柏的苦寒药时要避免咖啡、浓茶;服用含地黄的药时要忌食葱、蒜。服药时间也有讲究:补益药、驱虫药建议空腹服用;对胃有刺激的药宜饭后半小时服用;安神药最好睡前1小时服用。药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若药液过多可适当稀释服用,儿童、老人应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剂量。

五、常见错误

在中药调理过程中,最常见的误区往往源于主观臆断的用药习惯。许多人会不自觉地按照个人想法调整药方,却不知中医讲究的是严谨的配伍关系,每一味药的用量都经过精心考量,任意增减成分都会破坏整体的协调性。煎药时的细节把控同样关键。有人对待煎药不够认真,不区分药材特性,一律大火煮沸就结束,无法发挥药效,还可能造成不良后果。代煎药的储存也常被忽视,有人将药液随意存放,饮用时简单加热了事。中药液容易滋生细菌,不当储存会影响药效。正确的做法是:冷藏不超过一周,冷冻保存也要控制在一个月内,服用前必须彻底煮沸消毒。

总之,中药调剂是一门精细活:抓药时要核对药方、检查质量、保障剂量准确;煎药时要选对器具、控制水量火候、注意特殊处理;服药时要遵守禁忌、把握时间、灵活调整药量。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影响最终效果,如果遇到不确定的情况,最稳妥的办法就是咨询医生。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8
来源:佛山复星禅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