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杨林  单位:江油市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6-24
318

癌症治疗一直是医学领域的重要课题,微创介入技术以独特的“饿死癌细胞”策略,为癌症治疗带来新希望。它通过精准切断癌细胞赖以生存的营养通道,让癌细胞因“断粮”走向死亡。接下来,我们将深入剖析这一神奇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1.癌细胞的“致命弱点”

1.1疯狂生长的“贪吃鬼”

癌细胞如同不受控制的“贪吃鬼”,其代谢速度是正常细胞的数十倍。为满足自身疯狂增殖的需求,癌细胞会大量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特殊物质,这些物质就像“召唤令”,促使周围组织生成大量新生血管。以肝癌为例,肿瘤组织中的血管密度可达正常肝脏组织的5-10倍。

1.2血管依赖的生存模式

正常细胞在机体的调控下,遵循着有序的生长规律,其营养需求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而癌细胞完全打破了这一平衡,它们不受机体正常调控机制的约束,对营养物质的摄取近乎贪婪,高度依赖新生血管构建的“营养补给线”。

1.3抓住关键“命门”

基于癌细胞对血管的这种依赖性,科学家们找到了对抗它们的关键切入点——切断营养运输通道。微创介入技术正是巧妙利用这一特性,以精准的手段直击癌细胞的“命门”。与传统的手术、放化疗等治疗方法相比,微创介入技术能够更有针对性地打击癌细胞,在减少对正常组织损伤的同时,提高治疗效果。

2.微创介入:精准“断粮”的尖兵

2.1动脉栓塞的“封锁战术”

动脉栓塞术是微创介入技术中常用的“封锁战术”。在实际操作中,医生会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实时引导下,通过患者大腿根部或手腕处的微小创口,将纤细柔软的导管精准插入为肿瘤供血的动脉。随后,医生会向动脉内注入各种栓塞材料,比如可吸收的明胶海绵、具有不同大小规格的微球等。

2.2消融技术的“高温绞杀”

除了动脉栓塞,消融技术也是微创介入的重要“武器”。射频消融和微波消融是较为常见的两种方式,它们的原理都是通过特殊的消融针,在肿瘤内部产生高温。当消融针插入肿瘤组织后,会释放高频电流或微波能量,使周围组织温度在短时间内迅速升高至60℃-100℃。在如此高温下,癌细胞内的蛋白质会迅速变性,细胞结构遭到严重破坏,无法继续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2.3载药微球的“精准打击”

载药微球是微创介入领域的创新成果,由生物相容性高分子材料制成,能包裹化疗药物。它们具有血管栓塞功能,并能在肿瘤局部缓慢释放药物。载药微球进入肿瘤血管后,先栓塞血管,切断癌细胞营养,随后持续释放化疗药物,直接作用于癌细胞,提高杀伤效果。

3.临床实践:看得见的抗癌成效

3.1肝癌治疗的新突破

微创介入技术在肝癌治疗中取得显著成果,为无法手术的患者提供重要治疗选择。数据显示,肝动脉栓塞联合载药微球治疗后,约40%-60%患者肿瘤缩小,1年生存率提高至70%-80%,3年生存率可达30%-40%。

3.2多癌种的广泛应用

微创介入技术不仅用于肝癌治疗,还广泛应用于肺癌、肾癌和子宫肌瘤等疾病。肺癌患者可通过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控制肿瘤血供,减轻症状;肾癌患者接受肾动脉栓塞联合消融治疗,可保留肾功能并杀灭癌细胞;子宫肌瘤患者通过子宫动脉栓塞术,使肌瘤萎缩,避免子宫切除,保留生育能力。

3.3联合治疗的协同增效

微创介入治疗常与传统手段如手术、放疗、化疗结合使用,以增强治疗效果。例如,对大体积肿瘤,先用微创介入治疗缩小肿瘤体积,降低手术难度,提升成功率;放疗时,结合消融技术针对不敏感区域治疗,增强杀伤癌细胞的效果;与化疗结合时,载药微球提高局部药物浓度,减少全身药物用量,降低副作用,提升患者耐受性和依从性。

结语

微创介入以“饿死癌细胞”的独特策略,在癌症治疗领域开辟了新路径。它凭借精准性、微创性和高效性,为众多癌症患者带来新的希望。从切断癌细胞营养通道的创新思路,到动脉栓塞、消融、载药微球等多种技术手段的应用,再到临床实践中显著的治疗成效和与其他疗法的协同作用,微创介入技术正不断推动癌症治疗向前发展。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8
来源:佛山复星禅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