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殷勇  单位:安岳县中医医院  发布时间:2025-06-24
339

一、引言

重症感染是指由致病微生物在人体内繁殖引发的全身性感染,导致一个或多个器官功能不全甚至衰竭的危急状态。其发病机制复杂,可能涉及病原微生物毒力、宿主免疫反应异常及屏障功能破坏等多重因素。若未能及时干预,重症感染的死亡率可高达30%,且每累及一个器官系统,死亡率增加15%。因此,掌握早期识别与科学防治策略对降低死亡风险至关重要。

二、早期识别:关注关键症状与风险信号

1.核心症状

重症感染的典型表现为持续高热(腋下体温≥38.3℃)、呼吸急促(呼吸频率≥22次/分)、心率加快及意识改变。不同感染部位还会伴随特异性表现:

呼吸系统:重症肺炎患者可能出现低氧血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表现为口唇发绀、血氧饱和度骤降;

泌尿系统:严重尿路感染可引发脓毒症性休克,表现为血压骤降(收缩压≤90mmHg)、尿量减少;

中枢神经系统:脑膜炎或脑炎患者可能出现高热、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甚至抽搐、昏迷。

2.风险评估工具

快速序贯器官衰竭评分(qSOFA)是急诊场景中常用的筛查工具,包含以下3项指标:

呼吸频率≥22次/分

意识状态改变(如谵妄、嗜睡)

收缩压≤100mmHg

若患者符合其中2项,需高度警惕重症感染的可能,立即启动进一步检查。

三、病原学诊断:精准锁定致病元凶

1.标本采集规范

血液:双侧肘静脉各采集1套血培养瓶(需氧+厌氧),提高阳性检出率;

呼吸道:咳痰困难者需经气管镜获取深部痰液,避免上呼吸道定植菌污染;

尿液:导尿管留置者需消毒导尿管外部后,使用注射器穿刺采集。

2.检测技术进展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可一次性检测2.8万种病原微生物,适用于疑难重症感染;

质谱技术:通过分析微生物蛋白质指纹图谱,2小时内可完成菌种鉴定。

四、治疗策略:分阶段精准施治

1.初始经验性抗感染

药物选择:根据感染部位推测病原谱,例如:

社区获得性肺炎:覆盖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首选β-内酰胺类/酶抑制剂合剂);

医院获得性肺炎:需覆盖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联合碳青霉烯类+多黏菌素);

给药方式:休克患者需采用负荷剂量+持续静脉输注,确保血药浓度达标。

2.目标性治疗调整

药敏试验:48-72小时内获取结果后,立即降阶梯为窄谱抗生素;

疗程优化:根据感染部位决定疗程,例如:

血流感染:体温正常后继续用药7-14天;

感染性心内膜炎:需治疗4-6周。

3.器官功能支持

呼吸衰竭: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潮气量6ml/kg理想体重,平台压≤30cmH₂O);

急性肾损伤: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可清除炎症介质,改善预后;

凝血功能障碍:补充新鲜冰冻血浆+凝血酶原复合物,维持纤维蛋白原>1.5g/L。

五、预防措施:构建多重防护屏障

1.医院感染控制

手卫生:医务人员接触患者前后需执行七步洗手法,使用含醇速干手消毒剂;

导管管理: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5天,每日评估留置必要性;

环境清洁:ICU每日使用含氯消毒剂擦拭高频接触表面3次,空气净化系统持续运行。

2.免疫低下人群防护

粒细胞缺乏患者:入住层流病房,限制探视人数,食物需微波加热至70℃以上;

器官移植受者:终身服用抗排异药物期间,需每月监测巨细胞病毒DNA载量。

3.疫苗接种

流感疫苗:每年秋季接种,可降低重症感染风险;

肺炎球菌疫苗:65岁以上老年人接种23价多糖疫苗,免疫功能低下者补充接种13价结合疫苗。

六、结语

重症感染的防治需贯穿“早识别-快干预-精治疗-强预防”的全链条管理。公众应提高对持续发热、意识改变等危险信号的警惕性,及时就医;医疗机构则需强化病原学检测能力,优化抗感染治疗方案。通过医患协同努力,方能有效降低重症感染的致死致残率。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8
来源:佛山复星禅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