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咳嗽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症状表现,一旦咳嗽的持续时间超过8周便可被称为慢性咳嗽,而慢性咳嗽的病因十分复杂,病情容易反复发作,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中医对于慢性咳嗽的治疗遵循辨证施治的原则,合理应用中药调理能够恢复机体阴阳平衡,改善咳嗽症状。西医对于慢性咳嗽的治疗则注重精准定位病因并给予针对性的用药治疗,通过将中西医治疗相结合能够实现对慢性咳嗽患者的全面治疗。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慢性咳嗽
中医认为慢性咳嗽的发生与人体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一般将慢性咳嗽分为四种不同的证型,在治疗中需结合各个证型的症状差异来制定调理方案。
风寒袭肺型:此证型患者的主要症状为咳嗽声重以及痰白清稀,并可伴随鼻塞、流清涕以及恶寒无汗等症状,其舌苔薄白,此类慢性咳嗽的发生多与受凉或长时间生活在寒冷环境中有关,患者的肺卫受邪气侵袭而引起气机不畅,在治疗中可遵循疏风散寒、宣肺止咳的基本原则,通常可采用通宣理肺丸治疗,日常也可取生姜3片、葱白2段将其煮水后代茶饮用,有助于驱散寒邪,同时日常应做好保暖,防止冷风直吹。
风热犯肺型:此证型的主要症状为咳嗽频繁以及痰黄黏稠,而伴随症状为咽喉肿痛、口干,患者的舌尖红、苔薄黄,其发生多与外感风热或机体中燥热积聚有关,从而造成肺失宣降,在治疗中可遵循疏风清热、润肺止咳的原则,通常可采用桑菊感冒片治疗,日常也可将川贝母5g与雪梨1个将其蒸煮后服用,有助于缓解燥热。在饮食中要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饮食,从而预防热邪堆积。
痰湿运肺型:此证型患者的主要症状为咳嗽反复发作以及痰多色白,其伴随症状为胸闷气短、身体困重乏力,舌苔白腻,通常与脾胃虚弱以及痰湿内生有关,进而上犯于肺,诱发慢性咳嗽。在治疗中可遵循燥湿化痰、理气止咳的基本原则,通常可应用二陈丸口服治疗,日常也可选择山药、茯苓等食材将其煮粥食用,从而促进益肺健脾,调节痰湿体质,日常应避免食用甜腻和生冷食物,以免造成脾胃负担加重。
肺阴亏虚型:此证型患者的症状为干咳少痰、痰黄黏稠,伴随症状为咽干口燥以及潮热盗汗,患者的舌红少苔,其发生多与长时间的咳嗽损耗肺阴有关,导致肺失滋润,在治疗中可遵循滋阴润肺、止咳化痰的基本原则,通常可应用百合固金丸治疗,日常可将麦冬、玉竹各10g煮水代茶饮,日常生活中应避免熬夜、过度疲劳,以免阴液损耗加重。
西医精准用药治疗慢性咳嗽
西医在对慢性咳嗽进行治疗时其主要环节是明确病因,引起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有咳嗽变异性哮喘、上气道咳嗽综合征以及胃食管反流病等,结合病因可针对性地用药治疗。
咳嗽变异性哮喘:引起该疾病的原因与过敏反应、冷空气刺激有关,患者具有气道高反应性,夜间或凌晨患者的咳嗽症状较重,通常可应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例如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需长期规范化用药。对于病情较重者可联用白三烯调节剂治疗来缓解气道炎症,如孟鲁司特钠片。
上气道综合征:此疾病的病因通常与鼻炎或鼻窦炎等疾病造成的分泌物倒流有关,从而刺激咽喉产生咳嗽症状,并可伴随鼻塞、流涕等情况,需结合病因来针对性地选择用药治疗,例如过敏性鼻炎者可应用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细菌性鼻窦炎者可联合应用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
胃食管反流病:此疾病的发生与胃酸反流有关,并对咽喉、气道产生刺激,引起慢性咳嗽,通常于餐后出现或加重,伴随症状为反酸、烧心。对于此类患者多采取抑酸治疗,如质子泵抑制剂,反酸严重者还可联合应用促胃动力药物治疗,例如多潘立酮片。
对于慢性咳嗽的诊疗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是将辨证与辨病紧密结合的范例,其中中医治疗能够调理体质、预防复发,采用西医治疗则能够精准控制症状,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发挥协同作用,有助于提升治疗效果。而无论采取哪种治疗方法患者都应严格遵医嘱规范用药,并做到戒烟戒酒,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接触烟尘等刺激物。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