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们日常看电视剧的过程中,会发现一些角色患有所谓的肺痨,比如今年大热的电视剧《庆余年2》中女主角林婉儿被诊断为肺痨。这里的肺痨在现代医学中被称为结核病。中医认为肺痨指的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主要症状包括咳嗽、身体消瘦、潮热等,在古代难以彻底治愈。但在现代医学中,肺痨已经能够通过抗结核药物得到有效治疗。其实在肺结核的前期,也就是尚未发病前,有一个概念很多人并不知道,它叫作结核潜伏感染。结核潜伏感染是指人体已经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但并没有出现相关的结核病症状。很多人平时没有肺结核症状表现,但体检时却发现自己的结核菌素皮肤试验或者γ-干扰素释放试验结果呈阳性,一下子感觉“天塌了”,认为自己已经患上了肺结核,因此有着非常大的心理压力。但实际上,结核潜伏感染≠结核发病,通过预防性治疗,可以有效阻断结核发病,所以不需要过度担心。那么在确诊结核潜伏感染后,又该如何进行阻断呢?
为啥说结核潜伏感染≠结核发病
简单来说,结核病发病需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患者出现了结核病的典型症状,即身体已经遭受了结核病的摧残,包括身体消瘦、咳嗽、潮热盗汗等。二是患者能够传染给其他人。而上述两个条件,结核潜伏感染均没有达成。首先,虽然患者体内携带了结核分枝杆菌,但是在自己的身体免疫力支持下,对结核分枝杆菌生长起到了良好的抑制作用,此时的结核分枝杆菌仍处于休眠状态,不能大量增殖,量变引起质变,导致结核病发病。如果将结核分枝杆菌比作一个炸弹,那么当炸弹爆炸才能表明结核发病,但人体的免疫系统让炸弹陷入了“沉睡”,炸弹没有爆炸,所以并不等于肺结核发病。其次,患者体内的结核分枝杆菌数量比较少,并且这种结核分枝杆菌毒株本身的毒性比较弱,不能有效突破免疫系统的压制,所以此时的结核分枝杆菌并没有能力“造反”,所以并不等于结核病发病。最后,有的患者天生有着特殊的体质,比如因为遗传因素,对结核分枝杆菌有着较强的抵抗力,再加上日常生活条件比较好,饮食营养充足,这些都能够对结核分枝杆菌进行有效的抑制,不会导致结核病发病。结核病不发病,同样意味着结核病没有传染性,所以不会对他人带来传染危害。有的患者甚至终身携带结核分枝杆菌但不发病,相当于没有结核病,所以在遇到结核潜伏感染时,不要过度担心。
但话说回来,当确诊结核潜伏感染时,仍需要提高重视,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阻断。毕竟谁也不想自己的身体里面有一个不确定什么时候爆炸的炸弹,尤其是当自己的身体免疫力低下的时候,可能会激活结核分枝杆菌,此时很容易导致结核病发病。那么如何进行结核潜伏感染阻断呢?
结核潜伏感染如何进行阻断
当确认自己真的携带结核分枝杆菌,即结核潜伏感染后,需要及时进行预防性阻断,避免发病。目前,有很多阻断治疗方案可供选择,不同的方案适用群体等均有所不同。以下重点介绍几种结核潜伏感染阻断用药治疗方案:针对15-65岁结核潜伏感染人群,可以选择用注射用母牛分枝杆菌进行治疗,用药方法是臀部肌肉注射用药,每次用1瓶药,间隔2周用药1次,连续用药6次。上述用药治疗方案基本覆盖了青少年至中老年群体。针对儿童与成人,还可以选择以下两种治疗方案:一是单用异烟肼方案,成人用药剂量为300mg一次,儿童体质量为10kg的条件下,用药剂量为42.85mg,最大用药剂量300mg,每天用药1次,疗程为6个月。二是异烟肼联合利福喷丁方案。对成人来说,体重在50kg以内,异烟肼用药量与利福喷丁用药量分别是500mg、450mg。体重大于50kg,异烟肼用药量与利福喷丁用药量均是600mg。对儿童来说,儿童体质量为10kg条件下,异烟肼用药量与利福喷丁用药量分别是71.42mg、64.28mg,最大用药剂量分别是300mg、450mg,用药次数为每周2次,疗程为3个月。
总之,在发现自己存在结核潜伏感染情况后,不要过度担心。因为结核潜伏感染并不意味着结核病发病,自己只是携带了结核分枝杆菌,且并没有传染性,因此也无需脱离人群进行隔离。但为了避免后续结核病爆发,仍需要及时遵循医嘱,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科学选择针对性的预防性治疗方案,做好必要的阻断治疗,可以有效预防结核病发病,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