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性咳嗽通常由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约占呼吸道疾病患者的2/3以上,其主要特点是病程超过8周。长期咳嗽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营养不良,还可能引起支气管扩张、慢性咽炎等疾病,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目前,西医针对该疾病主要采用止咳药配合消炎药进行治疗,以减轻症状,但西医治疗存在一定副作用,且部分患者疗效欠佳。而中医治疗慢性咳嗽有着独特的优势,其注重整体调理,倡导辨证论治,且副作用小。本文主要通过讲解慢性咳嗽的病因,普及一些中药治疗该病的小妙招,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1.中医治疗慢性咳嗽的优势
慢性咳嗽病位在肺,但不独在肺。在治疗慢性咳嗽时,中医强调从整体着手,通过对机体气血、脏器功能进行调节等,从而有效抑制病情。相对于西药治疗,中医治疗的优势更明显,如副作用少,不易导致耐药,且患者接受度更高。同时,中药方剂一般由不同的药物组成,这些天然的药物能够通过多靶点发挥治疗效应,从而进行针对性治疗,使患者早日痊愈。
2.慢性咳嗽的病因
2.1情志失调
肝失调达,气郁化火,侵袭肺部,致木火刑金,肺气不畅,宣发肃降功能失衡,继而诱发咳嗽。
2.2饮食失节
吸烟饮酒过度,或过食肥甘厚腻、辛辣刺激之物,致邪热内生,燥热伤肺,引起咳痰、咳嗽之症;此外,过食生冷,致脾胃阳气受损、痰浊内生,造成气道受阻,亦可诱发咳嗽。
2.3肾不纳气,肺肾亏虚
老年群体较常见,肺肾亏虚致水金无法相生,肾不纳气,气短汗出,呼吸浅短,造成咳声频繁。
2.4肺脏疾病
后天失养,肺病长期未愈,致起因耗损,肺机失衡,痰液积累在肺,导致气机不畅,致使咳嗽内生。
3.中药治疗慢性咳嗽的方法
3.1风热犯肺 风寒袭肺
①风热犯肺型:治法:化痰宣肺、疏风清热。症见:以剧烈频繁咳嗽、咽痛为主要表现,咳声嘶哑或带有气喘,痰液较难咳出,痰液颜色黄且质地稠,脉浮数,苔黄且薄。方剂:桑菊饮加减;功效:止咳宣肺、疏散风热。②风寒袭肺型:治法:止咳宣肺,疏风散寒。症见:咳嗽时声音较为沉重,出现咽部发痒或流清涕、鼻塞症状。痰液呈白色且较为稀薄,合并无汗、发热、头痛和畏寒等表现,脉象紧,苔白且薄。方剂:止嗽散加减;功效:祛痰润肺、止咳平喘。
3.2肺阴亏耗 痰热郁肺
①肺阴亏耗型:干咳,声音短促,痰少黏白,或音哑或痰中带血,咽燥口干,或手足心热,颧红;起病缓慢,夜间盗汗,神疲乏力、精神不济,舌红苔少,脉细数。治宜化痰止咳、润肺滋阴,可选沙参麦冬汤加减。②痰热郁肺型:治法:肃肺、清热、化痰。症见:以急促咳嗽为主,喉中痰液难彻底咳出,痰液黏稠,色黄、量多,偶间血丝,可嗅及腥热;面色潮红、腹胀、口干口渴、发热,脉滑数,苔薄黄腻。方剂:清金化痰汤加减;功效:化痰、清肺。
3.3痰湿蕴肺 风燥伤肺
①痰湿蕴肺型:治法:健脾燥湿、化痰止咳。症见:典型表现为反复咳嗽,声音浑浊且低沉,痰黏稠、量多,呈块状,颜色为白色,可带有灰色,痰液增多见于餐后或晨起时,尤其是在摄入油腻食物后,病情加重;另出现乏力、饮食下降、恶心与稀便等表现,脉象濡滑,苔白腻。治法:二陈汤;功效:和中理气、化痰燥湿。②风燥伤肺型: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症见:持续干咳。初期出现鼻塞、发热等表现,无痰或有少量丝状痰液,且难以咳出,或痰中能见血丝,另伴喉咙痒痛、头痛、口干等,脉浮数,苔黄。治法:桑杏汤加减;功效:止咳润肺、清宣温燥。
3.4肺气失宣 邪郁少阳
①肺气失宣型:反复发作性咳嗽,无痰或咳出少量痰液,偶见剧烈呛咳,伴咽部痒感,闻到异味或与冷空气接触等病情加重。清晨或夜间症状相对严重,苔薄白,脉细弱。治宜疏风宣肺、止咳利咽,可选苏黄止咳胶囊。②邪郁少阳型:咳嗽骤作,干咳或少痰,易发于夜间或平卧时,饭后嗳气,恶心泛酸,脘腹胀满,食道或上腹灼热,舌质红,苔薄白或黄,脉弦。治宜止咳宣肺、疏散风热,可选小柴胡汤加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