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5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可能危及生命的严重心血管疾病,其病情发展迅速且凶险。若未能及时诊断与治疗,患者可能在短时间内面临生命危险。近年来,主动脉夹层支架植入术的广泛应用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为众多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手段。然而,手术仅是治疗的第一步,术后护理的质量对患者的康复进程及长期预后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术后黄金期:生命体征的精细守护
主动脉夹层支架植入术后,患者进入早期恢复阶段(医学界称为“关键期”)。此阶段对巩固治疗效果至关重要,同时也是并发症高发期。护理重点包括精确监测生命体征,尤其是严格管理血压。血压过高可能影响支架稳定性,甚至引发新夹层或血管破裂。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将血压控制在120-130/70-80 mmHg范围内。同时,药物调整需谨慎合理。此外,术后血栓风险需高度重视。支架可能诱发血小板聚集,增加血栓形成风险。为降低风险,医生通常开具抗凝药物(如阿司匹林),并根据凝血功能调整剂量。患者应严格遵医嘱,积极配合治疗。
术后活动的安排应着重强调适度性与科学性。患者在术后需以卧床休息为主,但过度静止可能增加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一般建议患者于术后2至3天开始进行短距离下床活动,并辅以床上肢体功能锻炼,以促进血液循环功能的恢复。在饮食方面,术后早期宜选择清淡、低盐、低脂及高纤维的食物,这有助于稳定血压水平并预防便秘的发生。鉴于用力排便可能增加腹腔内压力,进而对支架稳定性造成潜在影响,因此需特别注意避免此类情况。
康复中期:生活方式的重塑
术后1至6个月是患者恢复日常生活能力的重要阶段,需保持警惕。此阶段的目标是通过健康生活习惯减少疾病复发风险。血压管理是关键任务之一,建议患者每天早晚测量血压并记录数据,复诊时提供给医生评估。同时,患者不应擅自调整降压药物的剂量或停药,任何用药变化均需遵医嘱。此外,戒烟和限酒同样重要。吸烟会损害血管内膜,增加复发风险,必须戒烟。饮酒应严格控制,女性每日酒精摄入量不超过一杯(约15克纯酒精),男性不超过两杯(约30克纯酒精)。在中期康复阶段,运动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研究表明,适量的有氧运动有助于显著提升心血管功能,而高强度的剧烈运动可能会导致血压突然升高,进而对康复进程造成不利影响。因此,低强度的运动形式,如步行、瑜伽和太极,被普遍认为是理想的康复方式。建议患者每周参与3至5次,每次持续大约30分钟。同时,心理健康作为康复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对于主动脉夹层患者尤为重要。由于该疾病发病突然且手术风险较高,许多患者可能面临焦虑或抑郁的情绪困扰。在这种情况下,家人的陪伴、专业的心理辅导以及系统的放松训练均能起到积极作用。例如,通过深呼吸练习或冥想等简单易行的方式,可以有效减轻心理压力,从而推动整体康复进程。
长期随访:构筑健康的屏障
术后6个月至数年内,患者生活逐步恢复正常,但仍需重视护理。长期随访可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并预防并发症。建议定期(每6-12个月)进行影像学检查(如CTA或MRA),评估支架和血管状态,具体安排视医生建议和个人情况而定。此外,还需检测血脂、血糖及心脏功能,全面评估心血管健康。饮食上应坚持低盐低脂,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控制胆固醇和体重。维持BMI在18.5-24.9之间有助于降低复发风险,改善健康状况。此外,患者及家属需警惕术后并发症,例如支架移位、新夹层形成或动脉瘤。如果患者出现胸痛、呼吸困难或头晕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家庭支持和社区资源的利用也不容忽视。支持群体能帮助患者及家属分享经验、互相鼓励,提升生活质量。
科学护理助力康复,共同守护生命之舟
主动脉夹层支架术后护理需避免常见误区。例如,不可擅自停药,否则可能引发血压失控或血栓风险;避免过早进行剧烈运动,以免对支架造成损伤;若出现轻微不适,应及时就医,以防严重后果。
主动脉夹层支架术后的护理是一场漫长的战斗,需要患者、家属和医疗团队的共同努力。从术后监测到生活方式的调整,再到长期的疾病预防,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科学的护理不仅是手术治疗的延续,更是患者健康的守护伞。主动脉夹层不再是不可战胜的疾病。通过科学规范的护理,患者完全可以恢复健康,享受高质量的生活。记住,健康的未来掌握在您手中!
让我们用科学的态度,共同守护每一个生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