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超  单位:四川省妇幼保健院  发布时间:2025-08-01
3220

小儿肠套叠是儿科临床上最常见的急症,好发于两周岁以内的小儿,多见于4~10个月小儿。若得不到正确的诊断与处理,则有可能造成肠管坏死、穿孔等一系列并发症,威胁小儿的生存。对父母及医生而言,掌握小儿肠套叠的早期筛查与治疗策略,对其进行早诊早治,以达到降低小儿疼痛及并发症的目的,具有重要意义。

对小儿肠套叠的鉴别

腹痛:小儿急性发作时,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就是小儿会突然发生强烈的阵发性哭泣,双腿会向腹部屈曲,脸色苍白,大量出汗,这种疼痛状态持续几分钟后会缓解,过一段时间之后,又会重新开始哭泣。这是由于肠套叠后,肠腔堵塞,小肠运动加强,造成剧烈的肠痉挛,从而使小儿出现难以忍受的疼痛。

呕吐:腹部疼痛后,小儿常出现呕吐症状。初期主要为牛奶或未消化的食物,后期呕吐次数增多,且呕吐物中会出现胆汁;病情严重时,还可能呕吐出类似粪便的内容物。这是由于肠道梗阻后,肠内容物无法正常下行,在胃肠道内逆流所致。

血便:便血主要是因为肠管套叠,肠管内血运不畅,导致黏膜出血、水肿,并与肠腔中的黏液相结合而引起。但是要知道,并非所有小儿都会出现典型血便,也有一些小儿只会有粪便隐血阳性,因此不能仅凭血便确诊肠套叠,还需结合其他临床症状进行综合诊断。

肿块:当小儿处于安静或睡眠状态时,家长可在其右侧腹部肋骨下方或肚脐上方触及香肠状肿块,该肿块质地稍硬,表面光滑,有轻微活动度及触痛。此肿块即为套叠的肠管。但在儿童肥胖或疾病初期,该肿块较难触及,触诊时需轻柔操作。

科学防治对策

要想防止肠套叠,要从小儿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入手。首先,科学喂食方面,需避免过早添加辅食,也不要给小儿吃一些难消化的东西,要保证小儿的营养平衡,要保证食品的新鲜、卫生。其次,要注意宝宝的手、玩具和餐具的卫生,并对生活用具进行定期消毒,以防发生肠道感染。建议小儿饭后不宜立即进行剧烈活动,以降低发生肠套叠的风险。对儿童进行常规身体检查,以便及早发现异常并处理。

在发现婴儿患有肠套叠时,采取应急措施是非常必要的。应立即停止喂食,以免加重肠道损伤,并马上就医。在检查过程中,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气体灌肠复位或外科手术,父母要在医生指导下,多关心和支持小儿。术后要为小儿做好营养调理,避免其食用生冷刺激性食物,以清淡营养为主,保证食物温热,防止继发感染。此外,需关注小儿腹部的恢复情况,若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就医。在康复期,小儿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常规身体检查,同时要注重身体的恢复,避免剧烈运动,以保证小儿的完全康复。

医师的诊疗思路与处理方法

首先,通过病史询问、观察症状、查体等方法,对小儿进行早期诊断。其次,通过超声或气体灌肠等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

在治疗上,以气体灌肠法为第一选择,该方法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和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适合大部分小儿。如果复位不成功或者情况比较严重,需要进行外科治疗,主要是肠套叠手法复位术或肠切除吻合术,具体治疗方案需视病情而定。在此期间,医师应对小儿进行营养支持,包括调节水、电解质等措施。在恢复期,医师会引导父母合理安排小儿的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保证小儿的营养均衡;术后应注意定时随访,注意肠功能的恢复,并引导小儿进行适当的运动,以实现完全康复。要想获得良好的效果,需要家长积极配合,共同守护小儿的肠道健康。

肠套叠为常见的消化道急症,对其进行正确的诊治,可挽救小儿的生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只有在早期发现症状,合理选择治疗方案,全程规范治疗及后期康复管理,才能更好地保证小儿的身体健康。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