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60青少年自伤问题已成为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这种行为通常在青春期(12-15岁左右)开始出现,是心理困扰的一种外在表现。常见的自伤方式包括:割伤(如用小刀划手臂);烫伤(用打火机或烟头灼烧皮肤);抓挠或掐伤(直到破皮流血);撞击(反复用拳头捶墙或撞头)。
为什么青少年会出现自伤行为呢?
在孩子们眼中,自伤是缓解情绪的“有效”策略。根据研究,青少年自伤可以带来以下益处——
获益1:快速缓解情绪。青少年在实施自伤前通常处于高度唤起的负面情绪状态(如极度愤怒或悲伤),而自伤行为后,这些负面情绪体验明显改善,相关的生理反应指标亦明显下降。这一现象可能与身体疼痛和情感疼痛在神经机制上的重叠有关,两者均涉及前扣带回皮层和前岛叶的激活。
获益2:满足自我惩罚的愿望。研究发现,自我批评程度越高的青少年,自伤行为越频繁,且他们对疼痛的耐受程度更高。可见,对这部分青少年而言,自伤似乎成为他们试图让自己感觉好一点或赎罪的一种可行且有吸引力的选择。
获益3:获得同伴群体的认同。研究显示,65%的自伤青少年会与同伴讨论自伤的细节,58.8%的人报告其朋友在此之前有过自伤行为,17.4%的人曾在朋友面前实施过。也就是说,如果周围人都觉得自残“很正常”,那么人们也会慢慢觉得“无所谓”,甚至把伤痕当作“群体身份”的象征。
获益4:传递无法言说的痛苦。研究表明,自伤会增加青少年未来自杀意念和自杀行为的风险。与此同时,大量研究也揭示,长期自伤者往往伴随更高的抑郁、焦虑、物质滥用风险,甚至与进食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等复杂心理问题密切相关。
面对青少年自伤行为,我们应如何预防呢?
首先,提供支持和理解。青少年自伤行为往往与情绪问题密切相关,家长和学校教育工作者应提供适时的支持和理解,鼓励他们表达内心的困扰,并寻求专业人士的协助。
其次,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课程或社区活动中,向青少年传授关于情绪管理和心理健康的知识,帮助他们学会积极应对压力和情绪困扰的方法,增强他们的心理韧性。
再次,建立支持网络。即为青少年建立一个互相支持的社交网络,他们可以倾诉自己的困扰和烦恼,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情感。这可以减少他们感到孤独和无助的感觉,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和抗压能力。
再次,加强家庭关系。家庭的温暖和支持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家长应该积极参与孩子的生活,与他们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互动,为孩子提供一个稳定和温馨的家庭环境,鼓励他们积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最后,预防自残物品的接触:注意青少年接触自残工具的渠道,例如刀具、药物等,并应将这些物品放置在安全的地方,以减少他们采取自伤行为的机会。
当发现青少年正在自伤或有自伤的倾向时,我们应该采取以下干预措施——
及早干预:一旦发现青少年存在自伤行为的倾向,应该及时与专业医生或心理咨询师联系,获取专业意见和帮助;
倾听和支持:青少年经常需要有人愿意倾听他们的困扰和烦恼,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理解和支持,以鼓励他们积极面对问题,寻求解决办法;
心理治疗:青少年可能需要接受专业的心理治疗,以帮助他们理解自己的情绪问题,并学会有效的情绪管理策略。心理治疗可以提供情感支持和行为改变的指导;
药物治疗:在一些严重的情况下,医生可能会考虑使用药物来缓解青少年的情绪问题。药物治疗应该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其安全有效。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