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罗小娇  单位:四川省骨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8-19
221

风湿骨关节病是一类常见的慢性疾病,包括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等,患者常饱受关节疼痛、肿胀、僵硬等症状折磨,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在治疗之外,日常护理同样关键,而穴位按摩作为中医传统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能有效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风湿骨关节病日常护理中的穴位按摩指南。

认识风湿骨关节病与穴位按摩的关联

风湿骨关节病多因风、寒、湿等外邪侵袭人体,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中医称之为“痹证”。而穴位是人体经络气血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通过按摩穴位,能够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祛风散寒、消肿止痛的作用。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穴位按摩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关节周围组织的营养供应,减轻炎症反应,从而缓解风湿骨关节病的症状。例如,按摩特定穴位能刺激人体分泌内啡肽等物质,起到自然的镇痛效果,同时还能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增强机体抵抗力,辅助疾病的治疗与恢复。

常用穴位及功效

1.下肢常用穴位

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按摩此穴可调理脾胃,增强气血生化之源,起到扶正培元的作用。脾胃功能增强后,气血充足,能更好地濡养关节,缓解风湿引起的疼痛。对于风湿骨关节病患者,经常按摩足三里,还能提高机体免疫力,抵御外邪入侵。

阳陵泉:在小腿外侧,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它是足少阳胆经的合穴,八会穴之筋会,有舒筋活络、消肿止痛的功效。按摩阳陵泉对膝关节疼痛、屈伸不利等症状有很好的改善作用,可缓解因风湿导致的关节僵硬、活动受限。

2.上肢常用穴位

曲池: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曲池为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按摩此穴可清热解表、祛风通络。对于上肢关节疼痛、红肿等症状,按摩曲池能有效减轻炎症反应,疏通经络气血,缓解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

合谷:在手背,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有镇静止痛、通经活络、清热解表的作用。刺激合谷穴不仅对拇指关节疼痛有缓解效果,还能通过经络传导,调节全身气血运行,对上肢其他关节的风湿症状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3.其他重要穴位

阿是穴:即疼痛部位或病变局部的压痛点,也就是“以痛为腧”。阿是穴没有固定的位置,哪里疼痛就在哪里按摩。按摩阿是穴能够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起到疏通局部气血、消散瘀滞的作用,迅速缓解疼痛症状,是治疗风湿骨关节病的重要穴位之一。

穴位按摩的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

1.操作方法

穴位按摩的手法主要有按法、揉法、点法等。按法是用手指或手掌在穴位上逐渐用力按压;揉法是用手指指腹或手掌在穴位上做轻柔缓和的回旋揉动;点法是用拇指指端或指间关节点压穴位。以足三里为例,可采用拇指按揉法,将拇指指腹置于足三里穴上,以穴位为中心,做顺时针方向按揉,力度由轻到重,以穴位处产生酸胀感为宜,每次按揉3-5分钟。按摩时要注意力度均匀,避免过度用力损伤皮肤和组织。

2.注意事项

按摩前,患者和操作者都要保持双手清洁,修剪指甲,避免划伤皮肤。按摩时,室内温度要适宜,避免患者着凉,加重病情。按摩的时间一般选择在饭后1小时后进行,不宜在空腹或饭后立即按摩。对于皮肤破损、溃疡、感染等部位,不宜进行按摩。如果按摩过程中患者出现疼痛加剧、头晕、心慌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按摩,并及时就医。

结合中医其他疗法,提升护理效果

穴位按摩可与中医的其他疗法相互配合,更好地缓解风湿骨关节病症状。比如,在按摩后进行艾灸,选取按摩过的穴位,用艾条温和灸,使穴位局部产生温热感,能进一步温通经络、散寒止痛,增强穴位按摩的效果。此外,患者还可根据自身情况,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些具有祛风除湿、通络止痛功效的中药,如独活寄生汤、蠲痹汤等,内外兼治,标本兼顾。同时,适当进行太极拳、八段锦等中医传统运动,有助于调节气血运行,增强关节的稳定性和灵活性,促进疾病康复。

结语:穴位按摩作为风湿骨关节病日常护理的有效方法,简单易行且效果显著。通过了解常用穴位及其功效,掌握正确的按摩方法,并注意相关事项,结合中医其他疗法,患者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自我护理,减轻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