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吃点东西就反酸”“晨起口发苦”“空腹就胃痛”,以上都是胃炎的常见临床表现,近几年,随着工作与生活压力的增加,饮食结构的转变,胃炎已成为各个年龄段的常见病之一。那么,为啥会发生胃炎?该如何养护呢?今天,笔者就带大家来捋一捋胃炎的来龙去脉,再送上一份“胃动力养护攻略”,快来看看吧!
为啥会发生胃炎
第一胃动力不足。胃炎的发生与“胃动力”失衡相关,胃就如“磨盘”,一旦蠕动减慢、消化能力降低,便会导致食物滞留,对胃黏膜产生刺激,引发炎症。
第二饮食不节。“胡吃海喝”也是胃炎主要诱因之一,长期食用辛辣、过烫、过冷、刺激性、变质的食物,或饱一顿饿一顿,均可能造成胃黏膜损伤,降低局部抵抗力,增加炎症风险。
第三幽门螺杆菌感染。这种细菌可在胃黏膜表面“黏附”,一边破坏黏膜,一边刺激胃酸分泌,以形成“炎症循环”,增加胃炎甚至胃溃疡风险。
第四药物或疾病作用。长期食用激素类、非甾体类药物,可能损伤胃黏膜,增加胃部疾病发生风险。另外,受一些疾病影响,如慢性肾病、焦虑、抑郁、糖尿病等,可能影响胃部功能,引发胃肠蠕动紊乱、胃酸分泌异常,增加胃炎患病风险。
第五不良生活习惯。长期熬夜、吃夜宵等,可能使胃部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加重胃负担,增加炎症风险。
胃炎来袭有哪些“信号”
胃炎有急慢性之分,其中,急性胃炎多起病急、症状重,多因药物刺激、过量饮酒、食用不洁食物等所致,以上腹部剧痛,呈“烧灼痛”“绞痛”等症状,可伴恶心、呕吐,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发热(38℃左右)、腹泻(水样便)、少尿、口干等症。一旦出现以上症状表现,需要尽快就医治疗,以控制炎症,改善预后。慢性胃炎则多为慢性进展,症状轻,易反复。临床表现为餐后嗳气、胃胀、酸水反流、嘴里发苦(胆汁反流)等,同时疼痛多不规律,表现为空腹加重,隐痛、胀痛等。另外,也有部分患者会出现消瘦、食欲下降、贫血等症状,与胃黏膜损伤影响营养物质吸收有关。此外,也有部分病例无明显症状,仅体检中发现,这类患者尽管没有明显表现,也需要积极养护,以免病情持续进展。
胃炎该如何养护
第一,科学饮食,给胃“减负”。要注意规律进餐,早餐以温和养胃食物为宜,比如小米粥、蒸蛋等,以免空腹刺激胃黏膜;午餐以七八分饱为宜,建议科学搭配食物,保障合理摄入营养;晚餐以清淡少量为宜,且尽量在睡前3小时用完,以免夜间胃负担增加。同时,要规避食用“伤胃食物”,比如辛辣(辣椒等)、过烫(>60℃)、过冷(冰饮等)、高盐(腌菜等)、高黏性(年糕等)等,而且饮酒、咖啡、浓茶等都需要控制量,避免过度饮用损伤胃黏膜。另外,要养成细嚼慢咽的习惯,每口嚼20-30次为宜,以减轻胃负担;吃饭时也要避免玩手机、聊天、生气等,以免分心引发蠕动紊乱。
第二,适度运动,激活胃动力。若胃动力不足,可以通过适当运动来促进,以加速胃排空。建议选择轻中度运动项目,比如餐后散步、打太极、做瑜伽等,可促进胃蠕动,减少胃胀;还可睡前进行腹部按摩(顺时针按摩脐周),以刺激胃肠蠕动,缓解胃胀、便秘等症状。但需避开剧烈活动,如跳绳、跑步等,以免对胃黏膜产生不良刺激。
第三,重视生活与情绪养护。首先要规律作息,给胃充足的修复时间。其次要合理管理情绪,保持愉悦心情,以免因焦虑不安等情绪导致胃蠕动抑制,加重胃胀、胃痛等症状。其三要积极“抗幽”,遵医嘱用药,以清除幽门螺杆菌,促进胃炎恢复,降低胃炎复发率。其四要谨慎用药,遵医嘱用药,必要情况下可联合“胃黏膜保护剂”用药,以免加剧胃部损伤。
总体来说,胃炎虽高发,但并不可怕,只要细心养护,仍可保持健康。在胃炎养护方面,“顺着胃的性子来”是核心要点,要避免饿着、撑着、食用刺激性食物,以维护胃部健康,别总欺负它。同时,还可以通过保持良好心态,保持健康饮食习惯,规律运动,以激活胃动力,减轻胃负担,促进胃黏膜修复,进而促进胃部正常功能恢复,以更好地享受美食带来的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