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俊  单位:彭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发布时间:2025-07-03
481

在医院抢救中,输血治疗是危急时刻十分重要且关键的手段之一,但治疗操作不当可能反而造成严重后果,例如引发溶血反应或传播传染病,严重者甚至引起死亡,所以输血治疗前均需要接受相关检查确保安全,下文将从输血前的检查、输血注意事项等方面分析讲解输血相关的健康知识内容。

输血前的五大检查项目

无论何种情况下的输血治疗,在开展前都需要接受至少四项检查,分别是血型鉴定、交叉配血、传染病筛查以及凝血与肝肾功能检查、不规则抗体检查。血型鉴定是预防溶血反应发生的第一步骤,并且检查内容需要同时包含患者以及供血者双方的ABO血型、Rh血型,ABO血型是指检查确定是A、B、AB、O型血中的哪一种,Rh血型以阳性、阴性进行区分,如果阴性患者误输入阳性血,就会引发严重的溶血反应,乃至肾衰竭,另外在孕产妇或者曾经接受过输血治疗的人群中,还需要额外接受不规则抗体检查,以防出现隐匿抗体导致的迟发性溶血。

交叉配血试验是输血治疗前最后的兼容测试,具体是将患者的血清与供血者的红细胞进行混合处理,同时观察二者是否出现凝集情况,只有在无凝集的情况下才能进行输血治疗,由此也可排除99%的急性溶血问题发生。

传染病筛查是阻断病毒传播的重要步骤,必查项目一般包括乙肝、丙肝、艾滋病以及梅毒四项抗体检测,并且患者每次入院输血治疗之前都需要重新排查,以避免潜在的感染在院内传播。

不规则抗体检测其核心目的在于:预防溶血性输血反应,尤其是成分输血,作为输血安全的“守门人”,不规则抗体筛查主要有两方面作用:一、识别“隐藏的抗体”,这类抗体通常由既往输血、妊娠和移植等免疫刺激产生,在血浆中持续存在或浓度较低,但再次接触相应抗原时会被激活。二、避免急性/迟发性溶血,若输入含对应抗原的红细胞,抗体将攻击供血者红细胞,造成血管内/外溶血,继而形成血红蛋白尿,出现肾衰竭、休克等情况,或者输血后几天至数周发生迟发性溶血。

凝血功能检查能够帮助预防输血后血栓问题的发生,而肝肾功能检查是为了避免给已经存在肝肾功能不全、功能障碍的患者加重功能负担,大量输血可能造成进一步的功能损伤。

输血治疗的常见误区

在非医疗专业人群中,常存在两种与输血治疗有关的认知误区,首先是“亲属之间输血更安全”,这是完全错误的想法,其实亲属之间输血风险更高,尤其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输血,容易引发移植物抗宿主病,也就是供血者的免疫细胞攻击患者的各个器官,这一并发症的死亡率可以高达90%,并且血缘越近风险越大。

另一项常见误区是“新鲜血液的营养成分更多”,其实3天内采集的“新鲜血液”风险性更高,例如梅毒螺旋体在4摄氏度下仍然可以继续存活3天,新鲜血抗原性更强,也就更容易导致过敏反应出现,所以除非有特殊情况或医生建议,临床一般使用冷藏血进行输血治疗,由此保障用血安全性。

输血治疗安全细节

在血液离开冷库之后,必须要在30分钟之内开始输血治疗操作,输血前需要将血液制品恢复至室温状态,并且需要在其后的3~4个小时之内完成输血,以防在室温环境下,血液制品长久放置导致细菌滋生。在输血治疗过程中,有一个先慢后快原则,在输血的前15分钟,需要以不超过20滴/分钟的滴速输入,过程中还需要始终观察各种异常反应,如果在此期间没有出现明显异常情况,就可以将滴速调快,一般可以设置在40~60滴/分钟的速率范围内。输血治疗所应用的输液器与普通静脉输液治疗的输液器不同,二者也不能混用,输血的输液器中有过滤细胞碎片以及凝块的特殊滤网,也是提升输血治疗安全的关键环节之一。

患者配合注意要点

输血治疗过程中,患者的充分配合也是提升治疗安全性、提升治疗效率的重要辅助因素。首先需要患者主动告知自身是否存在输血治疗史、过敏史以及妊娠史,这需要在治疗前、检查前提前告知,由此辅助分析判断合适的检查项目、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具备输血治疗的条件。输血治疗结束后,仍然具有一段时间的风险期,输血后的24小时仍然可能出现延迟反应,所以期间出现任何特殊症状、不适感,仍然需要及时告知医生、立即就医。

结语

由上可见,输血治疗本身并不是一种营养补充的必要手段,所以不能盲目输血治疗,并且输血治疗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风险,治疗过程中、输血后均可能发生风险,所以在输血治疗前一定需要充分遵照医嘱,认真配合询问与检查,让输血治疗降低风险、提升安全可靠性。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8
来源:佛山复星禅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