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邓小婧  单位:眉山市中医医院  发布时间:2025-07-09
4

活检和穿刺是临床常用的检查方法,很多人容易混淆。其实,它们在操作方式、应用目的和诊断价值上都有明显区别。通过病理检查,医生可以更准确地判断疾病性质,特别是在癌症诊断中至关重要。了解这些检查如何进行,有助于我们正确配合治疗,减少恐惧与误解。

活检和穿刺有什么不同?

活检和穿刺是临床上常见的检查方法,很多人一听到这两个词,容易以为是同一种操作。其实,它们虽然都涉及“取样检查”,但在具体方式和应用上有明显差别。穿刺是一种操作手段,医生用细针或粗针穿过皮肤进入身体内部,抽取组织或液体,常见于抽取积液、抽血等。活检则是通过穿刺或手术等方式取出病变组织,专门用于病理检查,以确定疾病的性质,特别是判断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

在适用范围上,穿刺和活检各有侧重。穿刺多用于疾病的辅助诊断和治疗过程,比如当患者出现胸腔积液、腹腔积液或关节积液时,医生通常会采用穿刺的方法,将积液抽取出来进行化验分析,以判断积液的性质和形成原因,如是否存在感染、炎症或恶性病变。同时,穿刺还能起到缓解症状的作用,减轻患者因积液过多引起的呼吸困难或腹胀不适。相比之下,活检的应用则更偏向于明确疾病性质,特别是肿瘤病变。当影像学检查如CT、核磁共振或超声发现异常病灶时,医生通常会建议做活检,取出病变部位的部分组织,通过病理检查进一步确定疾病类型,判断肿瘤的良恶性。穿刺多用于获取液体或细胞样本,帮助做初步分析,而活检取的是组织标本,诊断信息更加全面、准确,是疾病确诊的重要依据。

操作方式和风险也略有不同。穿刺通常创伤小、操作简单、恢复快,一般门诊就能完成。活检根据取样部位不同,操作可能更复杂,有时需要影像引导或手术配合,存在一定风险,比如出血或感染。活检提供的病理结果是诊断“金标准”,对后续治疗方案制定起着决定性作用。了解二者区别,有助于患者减轻对检查的担心,积极配合医生进行科学诊治。

病理检查是怎么做的?

病理检查是通过对人体组织或细胞的显微镜观察,来判断疾病性质的一种重要方法。大多数病理检查的第一步,是获取病变组织样本。这个样本通常通过活检、手术切除或穿刺取材获得。医生会根据病人的病情和检查需要,选择最合适的取材方法。取得组织后,样本需要进行固定处理,常用的是福尔马林溶液固定,这样能防止组织腐败变形,保持细胞结构清晰,方便后续分析。

固定后的组织样本要经过脱水、包埋、切片和染色等步骤。组织样本脱水后被包埋在石蜡中,形成“石蜡块”。然后用切片机将组织切成非常薄的切片,厚度通常只有几微米。接下来,对切片进行染色,最常用的是苏木精-伊红(HE)染色,它能把不同的细胞结构染成不同颜色,让病理医生在显微镜下更清晰地观察细胞形态。对于一些疑难病例,还需要做免疫组化或分子病理等更精细的检查,以确定疾病类型和发展程度。

病理检查在疾病诊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肿瘤诊断上,被称为“金标准”。通过病理检查,医生不仅可以判断病变是否为恶性,还能了解肿瘤的分型、分级,以及有无转移、浸润等情况。这些信息直接决定了后续的治疗方案,比如选择手术、放疗还是化疗等。此外,病理检查还能帮助确认一些炎症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甚至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类型,确保诊断准确,避免误诊和漏诊。病理检查是现代医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结语:病理检查通过细致的组织和细胞分析,为疾病的准确诊断提供了可靠依据。无论是活检还是穿刺取材,最终目的都是帮助医生明确病因,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了解这些检查方法,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积极配合诊疗,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治愈率和生活质量。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6-27
来源:普宁市人民医...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15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7
来源:​广州市番禺...
2025-07-22
来源:广东省肇庆市...
2025-06-27
来源:肇庆市高要区...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