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皮肤瘙痒是透析患者的常见困扰,发生率超过半数。这种症状不仅影响睡眠质量,还可能因抓挠引发感染,甚至形成恶性循环。其根源与体内毒素蓄积、皮肤屏障受损、代谢紊乱等多重因素相关。
透析管理:清除毒素是核心
透析充分性直接影响瘙痒程度。建议每周进行三次常规透析,每次时长需满足临床标准。对于顽固性瘙痒患者,可联合血液灌流或血液透析滤过技术,前者通过吸附剂清除中大分子毒素,后者利用对流与弥散双重机制清除中小分子毒素。选择生物相容性好的高通量透析器,可减少过敏反应。透析过程中需动态监测血钙、血磷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若出现钙磷比例失调,需遵医嘱调整治疗方案。
皮肤护理:重建屏障是基础
1.清洁方式
每日温水淋浴,水温控制在皮肤不泛红为宜,避免使用碱性皂基产品。重点清洁透析穿刺部位时,需用消毒棉签以画圈方式擦拭,避免用力按压。夏季可每日清洁,冬季减少至隔日一次,沐浴后用柔软棉巾轻压吸干水分。
2.保湿策略
沐浴后三分钟内涂抹保湿剂,干性皮肤选用含神经酰胺、角鲨烷的霜剂,油性皮肤选择透明质酸类乳液。针对四肢、腰背等易干燥区域,可叠加涂抹维生素E软膏或橄榄油。冬季需配合使用加湿器,维持室内湿度。
3.衣物选择
贴身衣物首选有机棉材质,避免化纤、羊毛等易致敏面料。衣物需每日更换,床单被罩每周换洗,洗涤时使用中性洗涤剂并彻底漂净。衣物尺码需宽松,避免腰带、袖口等处过紧压迫皮肤。
饮食调控:精准摄入是关键
1.控磷策略
严格限制高磷食物,如动物内脏、蛋黄、坚果等。烹饪时采用水煮法,弃去汤汁可减少磷摄入。若需服用磷结合剂,需与餐食同服,避免药物与食物分离导致磷吸收增加。
2.营养补充
每日摄入优质蛋白,如去皮禽肉、淡水鱼等。补充维生素A、C、E及B族维生素,可食用深色蔬菜、柑橘类水果。适量摄入富含Omega-3的深海鱼类,有助于修复皮肤屏障。
3.禁忌提醒
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等。避免饮用咖啡、浓茶及酒精饮品,这类物质可能引起血管扩张加重瘙痒。加工食品中的防腐剂也可能诱发过敏反应,需仔细阅读食品标签。
日常防护:细节管理见成效
1.物理防护
修剪指甲至短而圆润,瘙痒时可用指腹轻拍代替抓挠。外出时做好防晒,选择物理防晒霜,避免化学防晒剂刺激。冬季佩戴纯棉手套,防止冷风直接刺激手部皮肤。
2.环境优化
定期清洁居住环境,每周更换空调滤网,减少尘螨滋生。床品需在阳光下晾晒,利用紫外线杀菌。避免接触宠物毛发及花粉,必要时佩戴口罩及护目镜。
3.心理调适
通过冥想、正念训练缓解焦虑情绪,瘙痒症状与心理压力存在相关性。培养绘画、书法等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睡前可进行温水足浴或听轻音乐助眠。
医疗干预:多学科协作是保障
1.药物治疗
局部瘙痒可涂抹含薄荷脑的止痒凝胶,全身性瘙痒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组胺药。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需服用活性维生素D衍生物控制病情。
2.中医辅助
针对轻度瘙痒,可尝试中药药浴,选用金银花、野菊花等清热止痒药材。穴位按摩选取血海、曲池等穴位,每日早晚各按压百次。需注意中药使用前需经中医师辨证。
3.定期监测
建立皮肤护理档案,记录瘙痒部位、程度及缓解措施。每月进行皮肤镜检查,观察角质层含水量及经皮水分流失值。出现皮肤破损、渗液等异常时,需立即进行分泌物培养及药敏试验。
皮肤瘙痒的预防需要贯穿透析治疗全程。通过透析方案优化、皮肤屏障修复、饮食结构调整及生活细节管理,可显著降低瘙痒发生率。患者需建立主动护理意识,定期与医护团队沟通,形成个性化干预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