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露  单位:崇州市中医医院  发布时间:2025-06-10
1284

急救电话的黄金三分钟:为什么准确描述至关重要

当突发疾病或意外伤害降临时,拨打120是大多数人最直接的反应。然而许多人并不知道,接通电话后的前三分钟,是决定急救效率的黄金时间。急救调度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能够清晰描述病情的呼救者,能为患者争取到平均5-8分钟的提前救治时间——这对心梗、脑卒中、严重创伤等急症患者而言,可能就是生与死的差距。

在实际救援中,急救人员常遇到这样的困境:当救护车到达模糊描述的"某小区南门"时,呼救者却出现在北门;当医护人员准备常规急救设备时,患者实际是突发心梗需要除颤仪。这些信息差不仅延误救治,还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学会高效沟通是每个公民都应该掌握的生存技能。

四步描述法:抓住核心信息的关键

1.地理位置:从宏观到微观的精准定位

首先用简明语言描述具体位置:"XX区XX路XX号小区X栋X单元X室",若在户外则选择最近的路牌信息。要特别注意:

避免使用"老地方""菜市场对面"等模糊表述;高架桥需说明上下层及行驶方向;复杂地形可补充标志性建筑:"蓝色玻璃幕墙写字楼东侧50米";保持电话畅通,必要时派人到路口引导。

2.患者状态:医学观察的四个维度

意识水平:用"清醒/能对话/无反应"等具体描述,而非"昏迷"等模糊用词。

呼吸情况:观察胸廓起伏频率,注意是否出现喘息、鼾声呼吸。

外伤表现:出血部位、出血量(是否浸透衣物)、肢体畸形。

基础疾病:简明提及高血压、糖尿病等已知病史,如"患者有冠心病支架手术史"。

3.事件经过:时间轴还原法

用"3W"原则陈述:何时(When)出现症状,什么情况下(Whathappened)发生,已采取哪些(What)措施。例如:"10分钟前吃饭时突然捂住胸口,自行服用硝酸甘油2片未缓解"。

4.特殊情况预警

传染病接触史(如新冠密接);特殊人群标识(孕妇、婴幼儿、残障人士);危险环境提示(煤气泄漏、触电现场)。

沟通艺术:在危机中保持有效对话

1.情绪管理三技巧

深呼吸控制语速,想象自己正在参加重要会议发言;将注意力集中在调度员的问题上,按提示逐步回答;若过于紧张,可将电话交给现场相对镇定者。

2.听懂调度员的"潜台词"

当调度员反复确认某个信息时,往往意味着:

"是否昏迷?"→判断是否需要指导心肺复苏;"具体哪侧肢体不能动?"→预判脑卒中类型;"现场有没有AED?"→准备除颤设备。

3.远程指导的正确应对

调度员可能会指导实施急救措施:

心肺复苏:按提示节奏操作,外放手机免提。

止血操作:用干净布料加压包扎。

体位调整:如昏迷患者侧卧位防窒息。

常见误区与应对策略

1.信息过载陷阱

错误案例:"患者从三天前就开始头疼,昨天还去超市买菜,今天早上..."

正确做法:聚焦当前主要症状,按"现在时"陈述关键信息。

2.主观判断干扰

避免使用非专业诊断:"可能是食物中毒""估计是低血糖"。应客观描述:"呕吐3次,最后一次呕吐物中有血丝"。

3.设备依赖风险

不要盲目依赖手机定位功能,城市高楼可能造成定位漂移。始终以人工描述位置为准。

日常准备:让急救更从容

1.家庭地址备忘录:在固定电话旁粘贴详细地址,包括小区入口特征。

2.医疗信息卡:为慢性病患者准备包含病史、过敏药物、紧急联系人的卡片。

3.情景模拟:定期与家人演练急救通话,培养应急语言组织能力。

4.环境预判:熟悉住所/办公地附近的明显地标,了解最近AED设备位置。

在生死时速的急救战场上,每个清晰传递的信息都是生命的接力棒。掌握这些沟通技巧,不仅是对专业救援的配合,更是对生命的郑重承诺。当意外降临时,愿我们都能成为那个会打电话的救命人。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