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启利  单位:枣庄市精神卫生中心(枣庄市立第二医院)  发布时间:2025-08-27
270

便秘作为老年人群体中最常见的消化系统问题,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诱发心脑血管意外等严重并发症。据统计,60 岁以上人群便秘发生率高达 30%,其中女性多于男性,且随着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的便秘成因更为复杂,涉及生理机能衰退、疾病影响、药物副作用等多重因素,需要针对性的预防策略。

认识老年便秘的特殊成因

老年人的肠道如同长期运转的机器,蠕动功能会随年龄增长逐渐减弱。肠道平滑肌萎缩、肌层变薄导致推进力不足,粪便在结肠内停留时间延长,水分被过度吸收,形成干硬粪块。这种生理老化过程在 70 岁以上人群中表现得尤为明显,肠道传输时间可能比中青年延长 2-3 倍。

疾病因素不可忽视。糖尿病患者常因自主神经病变影响肠道蠕动;中风后遗症患者由于活动受限和神经损伤,便秘发生率可高达 65%。这些慢性疾病通过不同机制共同加剧排便困难,形成恶性循环。

饮食调理:构建肠道健康的基石

膳食纤维被称为 “肠道清道夫”,对预防老年便秘至关重要。燕麦、芹菜、韭菜等富含的不可溶性纤维能增加粪便体积,刺激肠壁产生排便反射;建议老年人每日摄入膳食纤维 25-30 克,但需注意循序渐进增加,避免突然大量摄入引起腹胀。

合理的膳食结构同样关键。老年人应减少精制米面、油炸食品的摄入,增加全谷物、豆类的比例。每天保证 1-2 个鸡蛋、300 毫升牛奶的摄入,同时注意补充益生菌,有助于调节肠道菌群平衡。

运动干预:激活肠道动力

适度运动能显著改善肠道蠕动功能。对于身体状况较好的老年人,每天可进行 30 分钟快走、太极拳等中等强度运动,每周坚持 5 天以上。运动时间建议选择餐后 1 小时,避免空腹或饱餐后立即运动。

针对行动不便的老人,床上运动同样有效。仰卧时可进行腹部按摩,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用手掌轻柔按压,每次 5-10 分钟,每天 2-3 次,能直接刺激结肠蠕动。还可进行抬腿、翻身等动作,每个动作重复 5-10 次,逐渐增加运动量。

排便习惯:建立科学的生理节律

养成定时排便习惯至关重要。人体结肠在晨起和餐后存在蠕动高峰,建议老年人每天早餐后 15-30 分钟尝试排便,此时肠道蠕动最为活跃,容易建立排便反射。即使没有便意,也可在马桶上坐 5-10 分钟,培养规律的排便生物钟。

排便时的用力方式需科学合理。避免过度屏气用力,以免增加腹压,诱发心脑血管意外。正确的做法是排便时轻轻用力,如感觉排便困难,可暂停片刻再尝试,切勿强行排便。排便时间不宜过长,每次控制在 10 分钟以内,避免肛门局部充血。

药物使用与风险防范

谨慎使用刺激性泻药是重要原则。番泻叶、大黄等刺激性泻药虽能快速通便,但长期使用会损伤肠黏膜神经,导致肠道对药物产生依赖,反而加重便秘。如需使用,建议短期、小剂量使用,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老年人应优先选择乳果糖、聚乙二醇等渗透性泻药,安全性更高,适合长期使用。

合理调整基础疾病用药。老年人如需长期服用可能导致便秘的药物,应定期与医生沟通,评估用药必要性。在不影响病情的前提下,可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替代药物。

情绪管理与疾病监测

保持良好心态对肠道功能有积极影响。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会通过神经系统抑制肠道蠕动,诱发或加重便秘。老年人应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培养兴趣爱好,通过与人交流、参加集体活动等方式缓解心理压力。家人应多给予关心陪伴,避免老年人因孤独、焦虑导致便秘加重。

定期健康监测不可或缺。老年人如出现排便习惯突然改变、粪便带血、体重下降等情况,需及时就医检查,排除肠道肿瘤等器质性疾病。每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能早期发现肠道病变,避免延误治疗。

老年便秘的预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饮食、运动、习惯等多方面的协同配合。通过长期坚持个性化的预防策略,大多数老年人都能有效改善肠道功能,远离便秘困扰,提高晚年生活质量。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