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毕爱莲  单位: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市明集中心卫生院  发布时间:2025-06-17
343

随着“体重管理年”的热点话题的出现,更多的人把减肥纳入自己的健康议程中来,但是,简单粗暴的节食、剧烈运动或使用减肥产品等,不仅达不到可持续的良好体重管理效果,而且可能伤害健康,而中医对于体重管理有着丰富的历史渊源与方法,更可以为健康减重提供一个科学而温和的方案。

中医视角下的肥胖根源

中医认为,肥胖的发生与脏腑功能失常有关,脾主运化饮食水谷,将其转输吸收,以化为精气,周流全身,若脾气虚弱,运化水谷功能失常,则可导致水湿内生,久而聚生痰湿,而导致体重增加。肝为疏泄之脏,在人体阴阳代谢中,具有疏通气血,调畅情志的作用,肝郁则气机不畅,干扰脾胃正常运化,也是肥胖发生的重要诱因之一。肾阳不足,温煦脾阳无力,同样会导致水液的代谢障碍而造成体脂堆积。

个性化中药调理方案

中医辨证施治,针对不同体质、不同原因的肥胖,采取个性化的减肥方案。第一,中药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体征包括乏力、疲倦、面黄、身胖、四肢倦怠、心悸头晕、大便稀溏、痰多或肥胖等症状者,用健脾祛湿方剂,常选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方中党参、白术健脾;茯苓、薏苡仁、泽泻利水渗湿;脾健运则体重减轻。肝气郁滞型肥胖体征如胁肋胀痛,胸脘痞闷,抑郁不乐,易怒善叹息,脘腹胀满,嗳气吞酸,苔薄腻,脉弦紧者,用疏泄肝气的柴胡疏肝散治疗。柴胡、白芍、枳壳疏肝解郁,行气活血,通利气机,可改善因肝气郁滞引起的相关症状,对调节身体机能、辅助瘦身有一定帮助,以求瘦身健体。肾阳虚型肥胖畏寒肢冷,腰膝酸软无力,肢软乏力,夜尿频多,怕冷等症状者,可用金匮肾气丸以补肾法补阳气,使人体阳气充盈、肾功能健旺、水运化不停,体内水湿痰浊也随之消退,水肿型肥胖自化。

特色外治疗法助力减重

除中药口服治疗外,中医还有多种辅助减肥的外治法,其中针灸可谓是独具特色。通过针刺相关穴位,例如,足三里、三阴交、丰隆、中脘,调节经络中的气血,以助内脏功能健旺。足三里是胃经的合穴,可健脾和胃助消化,丰隆是祛痰要穴,可祛湿化痰,中脘穴在胃脘部,可益胃升清、健运脾土。艾灸作为一有效之法,选择神阙、关元等穴,利用艾草的温热和药力,行气活血、温经散寒,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脂肪分解。拔罐具有行气活血、通经活络之功,调节人体气血运行,改善脂质代谢,起到消减体重的作用。

中医饮食调理之道

饮食上主张“食饮有节”。肥胖患者应少吃生冷、油腻、辛辣、黏腻之品,以免损伤脾脏而加重湿困脾胃。宜多进健脾祛湿、利水消肿食品,如薏苡仁、赤小豆、冬瓜、山药等。薏苡仁中富含粗纤维,可以刺激胃肠蠕动,兼利水渗湿;冬瓜含水量大且低脂低热,又具有利尿消肿的功效;山药可以健脾益胃,提高脾胃运化功能。

传统运动的减重智慧

而运动也是中医减重理论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医传统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强调调息、调身、调心三调合一,践行中医“身心合一”的整体思维。太极拳运动缓和绵柔,以腰为轴带动全身运动,配合“腹式呼吸”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运动中的螺旋缠绕法,能够刺激全身肌肉、筋膜,达到全身肌肉力量提升与新陈代谢的目的,消耗多余脂肪;在练习过程中,意随动作及呼吸,能够缓解工作学习压力,改善因情绪因素引起的内分泌功能失调,减少因激素紊乱引起的体重上升。八段锦每个动作都有所对应的脏腑经络。“两手托天理三焦”,通过双臂高举伸展,牵拉脊柱与胸肋,调理三焦(上焦心肺、中焦脾胃、下焦肝肾)气机,改善气机不畅;“左右开弓似射雕”,马步蹲坐与转头开弓动作,可刺激肺经与胸膈,提升心肺功能,缓解胸胁胀满;“调理脾胃须单举”,一手托举、一手下按的对拉动作,调和脾胃气机,改善脾胃运化功能;“五劳七伤向后瞧”,身体后旋动作,舒缓颈椎与督脉,调节“五劳七伤”(久坐久视等慢性劳损);“摇头摆尾去心火”,通过腰臀旋转摆动,牵动带脉与肾经,降心火、固肾气,提升腹部脂肪代谢;“两手攀足固肾腰”,前屈后伸动作,补肾固腰、强健膀胱经,改善腰酸背痛;“攥拳怒目增气力”,握拳怒目动作,疏肝理气、强肝明目,提振精神;“背后七颠百病消”,身体直立抖动,疏通全身经络、调和气血,平衡脏腑功能。

小结

中医减肥注重从整体调整,恢复机体脏腑功能,调理气血运行,纠正体质偏性,从根本上治本,而不是一味地追求速效减重;从体重管理的维度上看,中医减肥以人为本,旨在实现对体重的良好管理。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