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红  单位:深圳市儿童医院  发布时间:2025-06-20
418

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耳部疾病,分泌性中耳炎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 OME)指中耳腔内聚集非脓性黏稠积液,常见于儿童。分泌性中耳炎通常不会伴有剧烈疼痛或发热等急性感染症状,但会影响儿童的听力功能,给儿童健康成长带来不便。分泌性中耳炎分泌的液体会阻碍鼓膜和听小骨的正常振动,降低声音正常传导效率。

一、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原因

1.咽鼓管功能障碍和上呼吸道感染

咽鼓管功能一旦受阻,便会使中耳腔内形成负压,促使黏膜分泌过多液体并积聚,最终形成分泌性中耳炎。儿童出现感冒时,病原体(如病毒或细菌)就会扩散至咽鼓管,引发局部炎症反应。炎症会导致咽鼓管黏膜肿胀,管腔变窄甚至阻塞,影响中耳腔的液体正常排出功能。

2.过敏、腺样体肥大以及气压变化

儿童若是患有过敏性鼻炎等过敏性疾病,也会致使鼻咽部和咽鼓管黏膜发生炎症性肿胀。炎症性肿胀会使儿童的咽鼓管管腔变窄,降低液体排出功能。此外,儿童的腺样体如果因反复感染而肥大,就会直接压迫咽鼓管开口,加剧分泌性中耳炎的炎症反应。另外,当气压变化过快,中耳腔内便可能形成负压,导致液体渗出并积聚,最终发展为分泌性中耳炎。

二、分泌性中耳炎的相关症状

由于中耳腔内积聚的液体阻碍鼓膜和听小骨的正常振动,导致儿童出现听力下降症状。耳闷感也是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症状,表现为耳内有堵塞感或压迫感。患者耳内积液的聚集会限制鼓膜活动,影响中耳内的气压平衡。耳鸣则是分泌性中耳炎中的伴随症状,患者耳内会有嗡嗡声、嘶嘶声等异常声音。中耳腔内积液改变鼓膜和听小骨的压力平衡,引发耳鸣症状。分泌性中耳炎还可能阻碍人体的平衡功能,会使儿童出现走路不稳、容易摔倒等问题。

三、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

1.预防方法

1.1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和管理过敏

首先,患者应当勤洗手,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降低接触病原体的可能性。其次,患者还要尽量避免与患有呼吸道感染的人接触。此外,儿童和免疫力较低的人群必须接种流感疫苗,降低感染风险。另外,患者应尽量避免接触花粉、尘螨、宠物毛发等过敏原。

1.2避免气压急剧变化和保持鼻腔通畅

患者在乘坐飞机时,可以通过吞咽或打哈欠等动作促进咽鼓管开放,缓解中耳腔内的压力变化。潜水爱好者也应注意缓慢下潜和上浮,避免过快改变游泳深度。此外,患者在高海拔地区活动时,应捏鼻鼓气调节中耳压力。另外,患者可以使用生理盐水喷雾或洗鼻器定期清洁鼻腔,清除鼻腔内的分泌物和过敏原,减少鼻咽部炎症的发生。

2.治疗方法

2.1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抗组胺药和减充血剂可以帮助患者缓解过敏反应和鼻塞,减少患者鼻咽部和咽鼓管的肿胀症状,提高液体排出效率。鼻用类固醇喷雾则能有效减轻患者鼻腔和咽鼓管的炎症反应,改善通气功能。伴有细菌感染的患者,可以经医生诊断后使用短效抗生素。当患者在药物治疗下效果不佳或病情反复时,便需采用手术治疗。医生可以采取鼓膜切开引流手术,在患者鼓膜上切开一个小口,排出中耳腔内的积液,改善患者听力问题。

2.2咽鼓管功能训练和定期随访

常见的咽鼓管功能训练方法包括吞咽、咀嚼、打哈欠等。这些动作可以帮助患者调节中耳腔内的气压,促进液体排出。此外,儿童咽鼓管发育尚未完全,病情容易反复,因此需要定期检查中耳状况。随访内容通常包括耳镜检查、听力测试和鼓室图检查等,以便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中耳健康。

总之,分泌性中耳炎症状各异,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患者可以通过详细了解分泌性中耳炎的患病原因、相关症状以及预防和治疗方法,有效解决积液问题。儿童患者尤其需要注重保护中耳,及早发现问题并及时治疗,才能恢复健康生活。医生也须继续优化分泌性中耳炎的相关治疗方案,减少疾病的发生概率,最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