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糖尿病被称作“不死的癌症”,尤其是1型、2型糖尿病很难治愈。据统计,我国有接近1/3的糖尿病患者在接受胰岛素治疗,不规范使用胰岛素,效果会大打折扣,从而影响血糖控制。因此,科学注射胰岛素是糖尿病患者的“必修课”,《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护理指南》可以帮助您!
1 储存胰岛素,不是放冰箱就行!
温度会影响胰岛素活性和有效性,<0℃或>25℃都会导致胰岛素活性下降。因此,未开封的胰岛素可以存储在2~8℃的环境中,且绝不能冷冻;已开封的胰岛素可以在25℃以内的室温中避光存储1个月,不建议放回冰箱,冷热交替容易导致胰岛素失效。而且,将其放在冰箱时不要靠近冰箱内壁,主要是内壁温度相对较低,容易导致胰岛素失效;此外,已安装的胰岛素注射笔芯,不建议在冰箱里储存。
胰岛素很“娇贵”,“冷不得,热不得”。室温环境下存储胰岛素要远离窗台、暖气、电脑等,避免高温、辐射和日光直射;外出旅行时可随身携带胰岛素,行李托运可能会因为温度过高、过度震荡等导致胰岛素变质。
2 注射前要仔细检查!
胰岛素注射前要仔细核对信息,包括胰岛素的名称、剂型、有效期、剂量等,确保信息无误之后才能注射,一旦已开封的胰岛素存储时间>1个月或胰岛素超过标签上的有效期,则应马上停用。
注射前还要仔细查看胰岛素的外观,一旦药液变色、浑浊、结晶、有絮状物等,则表示胰岛素异常,应马上停用。
3 装置选用要适合!
胰岛素治疗要选用适合的装置,如胰岛素注射笔、胰岛素专用注射器、胰岛素针头。任何糖尿病患者使用4毫米注射针头都相对安全。胰岛素针头不可反复使用,主要是因为多次使用胰岛素针头会导致针头磨损,影响注射效果、皮肤损伤、增加疼痛,且容易滋生细菌和引起局部感染、药物残留、针头断裂等,以及可能导致注射部位脂肪增生(形成肿块、隆起,导致胰岛素吸收不良、效率下降);用过的针头也别乱扔,应套上针帽后放入专用废弃容器内再丢弃。
4 注射时间,取决于胰岛素的种类!
为有效保证胰岛素的药效,针对不同胰岛素的注射要选择适合的时间。一般而言,餐时胰岛素(超短效或短效胰岛素)主要用于控制餐后血糖,应严格执行餐前半小时皮下注射、即时注射的原则,且注射后一定要按时进餐;基础胰岛素(中效或长效胰岛素)主要用于控制非餐时的基础胰岛素水平和空腹血糖、餐前血糖,建议在睡前用;预混胰岛素可以用于控制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建议在早、晚餐前用。
5 注射方法要得当!
注射前可以用75%乙醇进行皮肤消毒,用肥皂和流动水彻底洗手,等完全干燥后再注射;注射部位可选择腹部(避开肚脐周围2.5cm范围,多为短效胰岛素注射)、上臂外侧(选择三角肌下外侧)、大腿前外侧和臀部外上侧(多为中效胰岛素注射),注射时建议每天同一时间注射同一部位、一周左右轮换注射部位,两次注射点间至少相距1cm。而且,注射前要先排气,以免导致注射量偏少;>6毫米的针头在上臂注射要先提起皮肤,然后由他人帮忙注射,<6岁的孩子或偏瘦(BMI<19 kg/㎡)的成年人即使使用4毫米注射针头也要提起皮肤,然后保证针头垂直进入皮肤,确保药物注入皮下层而不是肌肉,注入肌肉会导致药物吸收过快、频繁且原因不明的低血糖、出血或淤青等。此外,预混胰岛素注射前要充分混匀(变成均匀的云雾状白色液体)。注射完毕后,针头要在皮肤内停留10秒左右再拔出,以免胰岛素渗漏,且密切观察注射部位的变化情况,检查有无红肿、硬结、疼痛、出血、瘀斑、感染等,确保异常情况能及时处理。
综上所述,胰岛素替代治疗可持续控制血糖水平、改善疾病症状、延缓疾病进展和防范并发症。但是,糖尿病患者要谨防胰岛素混用,明确每种胰岛素的最佳使用时间,掌握胰岛素注射护理指南中的知识,并认真落实,以保证良好的治疗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