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性支气管炎属于临床呼吸内科的常见慢性炎症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长期性、反复性的咳嗽、咳痰症状。调查报告显示,当前该疾病的发病率约为3.82%,而在50岁以上人群中,该指标则增加至15%,是当前危害人们呼吸系统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导致患者生活质量受到明显影响。而针对慢性支气管炎,如何诊断又如何治疗呢?由此为大家进行科普。
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
当前,临床在对慢性支气管炎进行诊断时,主要从症状表现、病史询问、辅助检查等方面获取参考信息,从而完成诊断决策的制定。具体如下:
临床表现
判断患者症状表现是否满足以下条件:咳嗽、咳痰症状持续时间至少3个月,每年连续发作持续至少2年;晨起时咳嗽症状加重,痰液性状多呈白色黏液或浆液泡沫状,或是表现为脓性痰;部分患者伴随出现气短、喘息等症状。
病史询问
对患者生活习惯、病史、职业进行详细询问,包括日常是否吸烟,如有,继续询问吸烟量;过往或当前职业是否需要接触化学物质或粉尘;家族是否存在特殊病史等。
辅助检查
1.影像学检查:
当前临床主要采取胸部X线或CT检查,影像学检查图像主要表现为双肺纹理增粗、增多,部分患者可呈现出肺气肿表现。
2.肺功能检查: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多伴随小气道功能障碍表现,通过此项检查,可对患者肺通气功能予以评估。
3.血液检查:
如患者处于急性发作期,经血液检查,可见中性粒细胞比例及白细胞计数指标升高,通过观察相关指标,可明确感染病情。
4.痰液检查:
通过痰液检查,明确患者感染的具体致病菌,为后续针对性治疗提供指导。临床常见包括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等。
慢性支气管炎的症状
针对慢性支气管炎,其临床症状主要如下:
咳嗽
呈现出长期性与反复性的特点,且在晨起及夜间时段症状显著。
咳痰
痰液性状多呈白色黏液或浆液泡沫状,或是表现为脓性痰,在咳嗽时伴随排出。
喘息
部分患者伴随出现气短、喘息等表现,在活动后或疲惫状态下尤为显著。
呼吸困难
在病程进展的过程中,患者还可能出现程度不等的呼吸困难问题,具体表现为无法深呼吸、气促等。
全身症状
对于急性发作期患者而言,还可能伴随食欲不振、体温升高、周身乏力等症状。
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
临床在针对慢性支气管炎开展治疗时,主要以加强症状控制、促进急性发作减少、优化生活质量为目标。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急性加重期治疗
1.控制感染
在此阶段,需结合患者实际病情以及痰液检查结果,为其使用适宜的抗生素类药物,临床常用阿莫西林、青霉素等。
2.镇咳祛痰
缓解患者咳嗽、咳痰症状也是急性加重期的重要治疗原则,目前临床常用右美沙芬等镇咳药及盐酸氨溴索等祛痰药。
3.平喘治疗
患者伴随出现喘息表现,可通过使用平喘药物对支气管予以扩张,达到缓解症状的效果。常见包括硫酸特布他林、氨茶碱等。
4.氧疗
如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症状,可给予其低浓度低流量氧气吸入。
缓解期治疗
1.戒烟
吸烟是诱发该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严格戒除吸烟习惯。
2.康复治疗
当前,临床可通过指导患者适当开展游泳慢跑等体育锻炼,或是协助其接受系统肺康复训练,以达到强化心肺功能的效果。
3.增强免疫力
疫苗
患者在发作季节前1月,可接种支气管疫苗,根据临床研究显示,患者按照每周1次的频率连续接种2月后,能够获得一年的免疫维持效果。
核酪注射液(麻疹病毒疫苗的培养液)
经肌注或皮下注射,每周2次,单次药量通常为2~4毫升。
卡介苗多糖核酸注射液
患者在发病季节前用药,每周3次,单次药量通常为1毫升,连用三个月。
适当锻炼,补充营养。
4.防寒保暖
寒冷是病情发作的重要诱因,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多于冬天寒冷季节发病,因此日常需做好保暖防护,尤其是头颈部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