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在我国,高血压已成为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据统计,每4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患高血压。高血压被称为“无声的杀手”,许多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却会在不知不觉中损害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科学监测血压和有效的居家护理,是控制血压、预防并发症的关键。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高血压患者如何科学监测血压,以及居家护理的5个关键要点。
一、科学监测血压的方法
(一)选择合适的血压计
目前市场上的血压计主要有水银血压计和电子血压计。水银血压计准确性高,但操作复杂,需要专业技能;电子血压计使用方便,适合家庭自测,建议选择经过国际标准认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腕式血压计因测量误差较大,不推荐高血压患者使用。
(二)测量前的准备
测量血压前30分钟,应避免吸烟、饮酒、喝咖啡或浓茶,不进行剧烈运动,同时要排空膀胱。测量时需安静休息5 - 10分钟,保持室内安静、温度适宜。坐在带有靠背的椅子上,将双脚平放于地面,放松心情,不要说话或移动身体。
(三)正确的测量姿势与方法
将血压计袖带平整地缠绕在上臂,袖带下缘应在肘弯上2 - 3厘米,松紧以能插入1 - 2根手指为宜。保持袖带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高度,一般测量坐位时,手臂平放在桌面上,卧位时手臂放在身体一侧,掌心向上。按下开始键,待血压计自动完成测量,记录收缩压(高压)和舒张压(低压)数值。建议每次测量2 - 3次,每次间隔1 - 2分钟,取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四)测量频率
血压控制平稳且达标者,可每周自测1 - 2天,早晚各1次;血压未达标或不稳定,以及处于调整治疗方案阶段的患者,应每天早晚各测量1次,每次测量2 - 3遍。初诊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大的患者,应增加测量次数。
二、居家护理的5个关键要点
(一)合理饮食
高血压患者的饮食应遵循“三少三多”原则。“三少”即少盐、少油、少糖。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少吃腌制食品、酱菜等高盐食物;烹饪时尽量采用蒸煮炖等方式,减少油炸、油煎,控制食用油摄入量,每天不超过25 - 30克;限制糖果、糕点等高糖食品的摄入。“三多”是指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优质蛋白质。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如芹菜、香蕉、苹果等,有助于降低血压;全谷物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可促进肠道蠕动,减少脂肪吸收;适量摄入瘦肉、鱼类、豆类、奶制品等优质蛋白质,保证营养均衡。
(二)适量运动
运动是控制血压的有效方式,但要注意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和强度。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太极拳等。运动强度以运动时心率达到(220 - 年龄)×(60% - 70%)为宜,运动过程中微微出汗、呼吸加快但仍能正常交谈。运动应循序渐进,避免突然进行剧烈运动,运动时间最好选择在饭后1 - 2小时,避免空腹或饭后立即运动。
(三)规律服药
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降压药物是控制血压的核心。不可自行增减药量、停药或换药,即使血压降至正常,也应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可设置服药提醒,如使用手机闹钟、药盒等,避免漏服。如果漏服药物,不要在下次服药时加倍剂量,应根据漏服时间和药物特性咨询医生,确定补救措施。
(四)保持良好心态
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导致血压升高。高血压患者要学会调整心态,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情。可通过听音乐、读书、下棋、与朋友聊天等方式缓解压力,培养兴趣爱好,丰富生活。必要时,可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进行心理疏导。
(五)定期复诊
高血压患者应定期到医院复诊,一般每1 - 3个月复诊一次,具体时间根据病情和医生建议而定。复诊时要携带血压监测记录,以便医生了解血压控制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同时,复诊时还需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心电图等,评估高血压对身体重要器官的影响。
通过科学监测血压和做好居家护理,高血压患者能够更好地控制血压,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提高生活质量。如果在血压监测和居家护理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应及时咨询医生,获取专业的指导和帮助。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