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每10秒就有一个人因心血管疾病离世,冠心病成为第一“杀手”。然而大多数胸痛患者觉得只要过了这次胸痛就平安无事了,殊不知冠心病会像一颗时间胶囊一样默默进展,直至再次出现更严重的症状。而这段时间恰恰是冠心病的发展史,如果我们抓住了冠心病从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狭窄期、动脉闭塞期、疼痛期、供血期、失代偿期到心衰的黄金早期,就有机会抑制其进展至心衰阶段。第一阶段:动脉粥样硬化隐匿期 —— 血管里的 “无声战争”当人体过多食用高盐高脂食品、长期熬夜或缺乏运动的时候,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就会逐渐堆积在冠状动脉内壁上,就像往水管内壁累积杂质一样,时间久了就会形成黄白色的脂质斑块。处于这一阶段的患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就像暴风雨来临之前的安静,但是通过相关检查如超声就能发现此时患者的血管内膜开始变厚,血管壁也开始失去弹性。统计数据显示,有60%以上的中年人处在这一阶段,在此时期还完全没有什么感觉,一旦出现明显症状时,往往血管狭窄已经大于50%。
第二阶段:稳定型心绞痛期 —— 身体发出的 “警报信号”由于脂质斑块越来越大,血管越来越窄(狭窄大于50%),造成心脏血液“供不应求”,运动、情绪激动时,心肌需要氧气更多,心绞痛就会出现,病人可能自觉胸前区“憋闷”、“压迫”感,“心前区”疼痛,大多在休息或者服用硝酸甘油3~5分钟后能够缓解,并且有时可以放射至左侧肩部或上肢或下颌部等部位,有人甚至会自行诊断为是颈椎病或者是牙疼,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间。长此以往,也许就会发生可怕的“斑块破裂”,造成“血管堵塞”的不良后果。
第三阶段:不稳定型心绞痛期 —— 危险升级的 “红色预警”随着血管狭窄程度的加重,心肌氧气需失衡愈加明显,心肌缺血造成的疼痛愈发频繁,即使在休息的时候也发作,且疼痛更加剧烈,时间更长。此时,就是常说的“高危状态”,如不及时治疗,大约有30%的患者1个月内出现心肌梗死。
第四阶段:心肌梗死期 —— 致命一击的 “生死时刻”这是冠心病最危险的时期,血栓完全堵住了冠状动脉,相应的部位心肌因为缺乏血液供给而发生了坏死,病人出现了突发性、长时间、较剧烈的胸痛,并且伴随大量出汗、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症状,在“黄金救治时间”之内如果不能开通血管,坏死的心肌就不会恢复,心脏泵血功能就会出现严重的障碍。即便恢复血运,由于心肌受损,还有可能出现心肌运动不协调,心律失常等后遗症。
第五阶段:心力衰竭期 —— 心功能的 “全面崩塌”反复发生的心肌梗死或长期存在的心肌缺血,会导致心脏像一台“累垮”的发动机一样,收缩、舒张无力,不能将足够的血液泵向全身,出现气促、下肢水肿、腹胀等表现,此时即使是简单的走几步路也会气喘吁吁,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生存时间也较短,甚至有些疾病的五年生存率比某些癌症还要低。但通过应用各类规范的治疗方法,包括规范使用ACEI、β受体阻滞剂以及应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等能够大大提高这类患者的存活率及改善患者的症状。
胸痛未必就是心脏病,心脏发生衰竭也不代表着马上就会危及生命安全。但冠心病从最初开始,一定不会在你没有察觉的情况下“突然袭击”你。我们要预防冠心病的发生,应该定期体检筛查,平时注意控制“三高”,戒烟限酒,适当运动。如果有患有冠心病,遵医嘱服药,带好救急药品,若病情发生变化应当及时就医。熟知冠心病的演变过程和规律就可以早发现、早治疗、把健康掌握在自己手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