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桂香  单位:​长沙市雨花区高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2025-06-24
422

“一阵急促的咳嗽毫无征兆地袭来,随后喉咙像被无形的手紧紧扼住,每一次呼吸都伴随着尖锐的哮鸣音……”这样的场景,对全球3.39亿哮喘患者来说并不陌生。哮喘并非简单的“咳嗽气喘”,而是呼吸道发出的“敏感警报”,只有科学认识并妥善管理,才能打破反复发作的困局。

一、气道为何“过度敏感”?

正常情况下,呼吸道犹如精密运作的“空气净化通道”,能自主调节气体进出。但哮喘患者的气道却像被“重置”了,其警报系统(免疫细胞)被过度激活,释放大量炎性介质,使气道黏膜肿胀、平滑肌异常收缩,原本宽敞的气道变得狭窄如“九曲羊肠”,从而导致呼吸困难等症状。

二、识别哮喘的“预警信号”

哮喘发作时的典型症状如同一场“呼吸道危机”:呼气时持续的哮鸣音像拉风箱般刺耳,胸闷感如同巨石压胸,剧烈咳嗽常伴有白色泡沫痰。

部分患者症状十分隐蔽,仅表现为运动后咳嗽、夜间憋醒,甚至出现“沉默性哮喘”,没有哮鸣音却存在严重气流受限。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若出现“反复喘息、胸闷且症状多变”,或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后症状迅速缓解,需高度警惕哮喘的可能,及时进行肺功能检查。

三、哮喘发作的六大诱因

1、过敏原突袭:尘螨、宠物毛发、霉菌孢子等常见过敏原,可在数分钟内引发免疫反应。

2、呼吸道感染:感冒、流感等病毒入侵会直接损伤气道上皮,使气道反应性提升3-5倍,成为冬季哮喘高发的重要原因。

3、环境“隐形杀手”:PM2.5、二手烟、装修材料中的甲醛等污染物,持续刺激气道导致慢性炎症。

4、运动与情绪波动:剧烈运动后气道快速散热可引发痉挛;情绪激动时,肾上腺素失衡可诱发气道收缩,从而引发哮喘。

5、药物与食物陷阱: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以及海鲜、坚果等食物,可能通过免疫或非免疫机制诱发哮喘。

6、气候变化:气温骤降、湿度波动改变气道黏膜功能,春秋季昼夜温差大,成为哮喘发作的“高危时段”。

四、哮喘治疗:分层管理与精准用药

1、轻度间歇型:按需使用沙丁胺醇等短效支气管扩张剂,缓解急性症状。

2、持续发作型:采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联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从源头控制炎症。

3、重症难治型:生物制剂(如奥马珠单抗)靶向阻断过敏介质,为传统治疗无效的患者带来新希望。

治疗中需警惕“见好就收”的误区,随意停药会导致气道炎症“死灰复燃”。全球哮喘防治倡议(GINA)明确指出,规范治疗3-6个月后,经医生评估才能逐步降级用药。

五、打破误区:关于哮喘的真相

误区一:哮喘是“不治之症”

研究证实,通过规范治疗,80%的患者可实现临床控制,正常地工作生活。

误区二:吸入激素副作用大

研究证实,低剂量吸入激素直接作用于气道,全身不良反应风险低于口服激素的1/10。

误区三:症状消失就停药

气道炎症具有隐匿性,症状缓解不代表炎症消除,擅自停药复发率高达70%。

哮喘并非无法逾越的障碍,而是需要长期管理的“健康伙伴”。从认识气道的敏感机制,到识别症状、规避诱因,再到坚持规范治疗,每个环节都是守护呼吸自由的关键。当我们学会与“警报系统”和谐共处,就能将哮喘从生活的“绊脚石”转化为健康管理的“指南针”。

未来,随着生物靶向治疗和人工智能监测技术的发展,哮喘患者终将迎来更自由的呼吸时代。

参考文献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控制水平评估与管理专家共识(2023年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23,46(5):321-330.

[2] Wang Y,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ezepelumabinChineseadultswithsevereuncontrolled asthma: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Chest, 2023, 164(3): 689-698.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8
来源:佛山复星禅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