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信大家对于针灸这一中医治疗方法都比较熟悉,它适用于多种疾病治疗,尤其是疼痛性疾病,可以有效缓解疼痛症状,接下来就让我来为大家揭秘如何用针灸缓解疼痛!
什么是针灸
针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是“针法”和“灸法”的统称,“针法”顾名思义就是针刺,而“灸法”则包括艾灸、温针灸等多种类型。针灸具有抗病御邪、运行气血、疏通经络、调节脏腑等多种功效,适用于内科、外科、骨伤科、儿科等多种类型疾病治疗,不仅如此,在减肥、美容、保健等方面,针灸疗法也具有很好的效果。
为什么针灸可以缓解疼痛
针灸治疗需要根据疾病类型以及具体病情,选择相应的穴位,利用特制的针具进行治疗,能够对穴位产生刺激,加速局部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减轻肌肉痉挛和组织水肿,以此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同时,针灸刺激穴位时,还能调节神经功能,促进天然镇痛物质释放,阻断疼痛信号传导,从而减轻疼痛感受。
针灸缓解疼痛的常见应用
急性疼痛:在日常生活中,急性疼痛比较常见,主要由外伤引起,比如扭伤、肌肉拉伤等等,不仅会出现明显的疼痛感,还可能伴有局部肿胀、瘀血等表现。同时,一些内脏疾病也会引发急性疼痛,比如肾结石、阑尾炎等等。出现急性疼痛后,尽早进行针灸治疗,能够起到很好的止痛效果,可在短时间内缓解疼痛。
慢性疼痛:颈椎病、坐骨神经痛、风湿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疾病,可能导致慢性疼痛,对我们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影响较大。通过规范的针灸治疗,不仅能够缓解疼痛症状,还能改善关节活动度和肢体运动功能,并且没有明显的副作用。
神经性疼痛:神经性疼痛一直是广大患者朋友们公认的“疑难杂症”,包括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等等,这种类型的疼痛发作没有规律,使患者朋友们苦不堪言。针灸治疗神经性疼痛具有独特的优势,在临床实践中,获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很多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缓解或治愈。
针灸治疗的注意事项
做好针灸治疗准备:在接受治疗前,我们应主动与医生沟通,如果存在晕针、凝血功能异常、皮肤感染、身体虚弱等特殊情况,则不建议进行针灸治疗。同时,应做好皮肤清洁,穿着宽松、舒适的衣物,并在饭后1-2小时进行治疗,不要在空腹、饱餐状态下治疗,这样才能降低操作风险,发挥最佳的治疗效果。
积极配合医生操作:在针灸时,我们应认真听从医生的指令,及时调整治疗体位,保持情绪稳定、呼吸平稳,如果出现轻微疼痛、酸胀等不适,属于正常现象,不要过度恐惧、担忧,治疗过程中,可以随时向医生反馈自己的感受。
针灸治疗后的注意事项:在针灸治疗后,患者朋友们应注意自我观察针灸部位情况,保证针灸部位在1-2天内不要沾水,如果出现持续出血、疼痛等明显不适,建议及时就医。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还要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剧烈运动、过度劳累,禁食生冷、辛辣、油腻等类型的食物。
结语
相信通过本文的介绍,大家对针灸一定有了更深入、全面地了解,当疼痛性疾病发生时,建议大家选择正规的治疗机构进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