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孕妈妈来说,怀孕生子需要闯过重重关卡,才能安全地与宝宝相见。其中,产后出血作为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无疑是最为凶险的一关。那么,关于产后出血,你究竟了解多少呢?产后出血的定义
产后出血,顾名思义,是指在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分娩的产妇出血量达到或超过500毫升,而剖宫产的产妇出血量达到或超过1000毫升。这一并发症不仅严重威胁着产妇的生命安全,也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元凶。
产后出血的危害
产后出血的危害不容小觑,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引起休克:产妇在大量出血后,由于身体本身就比较虚弱,很容易出现体内供血不足的情况。初期可能表现为头晕、心慌等症状,如果产妇本身就有贫血问题,那么休克的风险将大大增加。
影响母婴健康:产后出血会导致产妇贫血,进而抵抗力下降,容易引发产褥感染。同时,精神紧张、焦虑以及营养不足等因素也会影响乳汁的分泌,对母婴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危及生命:如果产妇在短时间内大量出血,且本身存在贫血或凝血功能差的问题,那么可能会出现休克、晕厥等严重症状,甚至因凝血功能障碍而危及生命。
凝血功能障碍:随着出血量的逐渐增多,如果未能及时止血,产妇的体内凝血途径可能会出现障碍,或者血小板出现问题,最终导致凝血功能障碍。
器官机能受损:血液是人体各项机能、组织及器官正常运转的基础。当产妇出血量过多时,肾脏、心脑等重要器官的功能都可能受到损伤。
产后出血的原因
产后出血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子宫收缩乏力:这是最常见的原因。情绪紧张、慢性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体质虚弱、产程过长或过短、子宫发育不良、双胎、羊水过多、巨大儿等因素都可能引起宫缩乏力。
胎盘因素:前置胎盘、胎盘滞留、胎盘粘连、胎盘植入、胎盘胎膜残留等问题也可能导致产后出血。
软产道裂伤:外阴弹性差、胎儿巨大、急产、产力过强、助产不规范等因素可能导致阴道壁裂伤、宫颈或阴道穹窿裂伤等软产道损伤。
凝血功能障碍:羊水栓塞、妊娠期高血压病、胎盘早剥等并发症可能并发凝血功能障碍。此外,产妇本身患有凝血功能障碍的血液疾病也是一大风险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过去子宫收缩乏力是导致产后出血的最常见原因,但随着我国剖宫产率的上升以及二孩政策的实施,高龄产妇和有剖宫产史的产妇比例增加,前置胎盘及胎盘植入的比例也逐渐增大。
产后出血的高危人群
以下几类孕妇属于产后出血的高危人群:
前置胎盘、胎盘植入的孕妇;
产前贫血的孕妇;
入院时即有出血症状的孕妇;
具有出血素质及凝血功能差的孕妇;
有产后出血史的孕妇;
有心动过速或低血压病史的孕妇。
对于这些高危孕妇,医生会给予更加严密的监护和管理,以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
如何预防产后出血
预防产后出血,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孕前检查:怀孕前做好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内科或全身性疾病,确保身体状态良好后再怀孕。
锻炼身体:尤其是妇科方面要保持健康,避免妇科疾病对怀孕和分娩造成不利影响。
谨慎选择分娩方式:尽量避免人流、引产和剖宫产等可能导致子宫内膜受损的操作,以减少胎盘粘连、胎盘残留等风险。
孕期保健:发现怀孕后到正规医院进行产检,孕期做好保健工作。控制饮食,营养均衡,饭后适当运动,控制好体重和血糖,避免巨大儿的发生。
适量运动与休息:孕期适当运动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和性生活,以免导致早产或胎盘早剥。
补充营养:孕期注意补钙补铁,补钙可以防止胎儿及孕妇缺钙,补铁可预防孕期贫血。
分娩时的准备:分娩时要保持足够的信心,相信自己能够顺利分娩。适当休息,劳逸结合,配合分娩镇痛。早期哺乳可以刺激子宫收缩,减少阴道流血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