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恒建  单位:莘县中心医院 神经内科  发布时间:2025-08-01
1086

“昨天还能下棋的老张,今天突然说话不利索了”“邻居王阿姨晨练时突然晕倒,送医后确诊脑梗死”……这些真实案例背后,是一个被称为“沉默杀手”的疾病——脑梗死。它像一颗潜伏的定时炸弹,可能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引发血栓,瞬间阻断脑部血流。本文将以颈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为例,带您揭开这个“沉默杀手”的面纱,掌握早期识别与急救的关键技能。

早期症状: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

脑梗死并非毫无预兆,约70%的患者在发病前会出现预警症状。若能读懂这些信号,就能为抢救赢得宝贵时间。

头晕头痛:大脑的“缺氧警报”。当颈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脑部供血不足时,患者常感到持续性钝痛或搏动性头痛,尤其在突然起身时加重。这是因为斑块阻塞血管,使脑组织处于慢性缺氧状态,如同手机电量不足时运行卡顿。

视力“闪退”:视网膜的“断电危机”。颈动脉狭窄可能影响眼动脉供血,导致单眼或双眼突然视物模糊、视野缺损,甚至“眼前一黑”。这种症状通常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易被误认为“用眼过度”,实则是大脑在发出“血流危机”的警报。

肢体“失灵”:运动系统的“信号中断”。患者可能突然感觉一侧肢体麻木、无力,或持物不稳、走路拖步。例如,原本能轻松拧开瓶盖的手突然使不上力,或走路时像“踩棉花”般不稳。这是因为脑部运动中枢供血不足,导致神经信号传导受阻。

语言“卡顿”:大脑的“程序崩溃”。当语言中枢缺血时,患者可能出现说话含糊不清、词不达意,甚至完全失语。有人形容这种感觉像“舌头打结”,或“大脑知道想说什么,但嘴巴不听使唤”。

吞咽“失灵”:脑干的“系统过载”。若梗死部位影响脑干或吞咽神经,患者可能出现喝水呛咳、进食困难。这一症状常被忽视,却可能是脑梗死的重要线索。

与时间赛跑的急救法则

快速识别:记住“FAST”口诀

F(Face)面部下垂:让患者微笑,观察一侧嘴角是否下垂。

A(Arm)手臂无力:让患者平举双手,观察是否有一侧手臂无力下垂。

S(Speech)言语不清:让患者重复简单句子,观察是否含糊不清或无法表达。

T(Time)立即送医:若出现以上任一症状,立即拨打120,并告知“疑似脑梗死”。

现场急救:避免二次伤害

保持平卧:让患者平躺于通风处,头部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

松开衣领:解开患者领口、腰带,保持呼吸通畅。

禁止喂食:切勿给患者喂水、服药,以免引发窒息或药物相互作用。

稳定情绪:避免大声呼喊或摇晃患者,减少搬动,尤其是头部。

医院救治:多学科协作的“生命接力”

溶栓治疗:若患者在4.5小时内到达医院,且符合条件,医生会使用阿替普酶等药物溶解血栓,恢复血流。

介入治疗:对大血管闭塞患者,可通过导管将支架送至堵塞部位,机械取栓或扩张血管。

支持治疗:包括控制血压、血糖、降颅压等,预防并发症。

长期管理:预防比治疗更重要

药物“防线”:双抗治疗与降脂

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可抑制血栓形成,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出血风险。

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不仅能降低血脂,还能稳定斑块,防止其破裂。

手术干预:颈动脉的“清道夫”

对严重颈动脉狭窄(狭窄率>70%)的患者,可通过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或支架置入术,直接去除斑块或扩张血管。

健康生活:从细节做起

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食盐摄入量<5克,减少动物油、油炸食品摄入。

规律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

戒烟限酒:吸烟会加速动脉硬化,酒精会升高血压,两者均需严格限制。

定期体检: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检查颈动脉超声,监测斑块变化。

结语:知识是最好的“防御武器”

脑梗死虽凶险,但并非不可战胜。通过了解早期症状、掌握急救方法、坚持长期管理,我们完全能将这个“沉默杀手”拒之门外。记住:每一次对健康的关注,都是对生命的珍视;每一份急救知识的传播,都可能成为他人生命的希望。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