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建新  单位:眉山市仁寿县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7-10
252

高血压与肾病,看似是两种独立的疾病,实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我国,高血压患者已超2.45亿,而慢性肾病患者也约有1.3亿,更令人担忧的是,高血压与肾病常常相互影响,加剧病情。那么,高血压为何会伤肾?控制血压对保护肾脏又为何如此关键?

高血压与肾病的“恶性循环”

肾脏,这个被誉为“人体清洁工”的器官,每天要过滤约180升血液,将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形成尿液排出体外。而在这个过程中,肾脏自身也需要充足的血液供应。正常情况下,肾动脉会像灵活的管道一样,根据身体需求调节血管阻力,维持肾小球内稳定的血压,确保肾脏正常工作。然而,当高血压这个“不速之客”来袭时,肾脏就会陷入危机。

高血压会使肾小球内的压力升高,就像给肾脏这个“过滤器”施加了过大的压力。长期如此,肾小球会像被过度拉伸的弹簧一样,逐渐硬化、萎缩,滤过功能下降。同时,高血压还会导致肾小动脉硬化,使得肾脏的血液供应减少,进一步加重肾脏损伤。

而肾脏损伤后,其调节水盐代谢和分泌激素(如肾素)的能力也会下降。肾素分泌增加会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导致血管收缩、水钠潴留,进而使血压进一步升高。就这样,高血压与肾病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彼此加剧,最终可能导致肾衰竭甚至尿毒症。

血压控制:阻断“恶性循环”的关键

既然高血压与肾病相互加剧,那么控制血压就成了阻断这一“恶性循环”的关键。大量研究表明,有效控制血压可以显著减缓慢性肾病进展,降低终末期肾病风险。

对于普通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目标通常为<140/90mmHg。但对于慢性肾病患者,尤其是合并蛋白尿的患者,血压控制需要更加严格,一般建议控制在<130/80mmHg。这是因为蛋白尿是肾脏损伤的重要标志,也是肾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严格控制血压可以减少蛋白尿,从而保护肾脏。

当然,血压控制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合并症等因素,制定合适的降压方案。

综合管理:多管齐下保肾脏

控制血压只是保护肾脏的一部分,要想真正守护肾脏健康,还需要综合管理。

1.生活方式干预。饮食调整:减少盐的摄入是控制血压的重要措施。建议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同时,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鱼、瘦肉、蛋、奶等),避免过多摄入植物蛋白(如豆类、坚果等),以减轻肾脏负担。此外,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适量运动:规律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可以降低血压、改善心肺功能、减轻体重。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升高血压、加重肾脏损伤。因此,高血压患者应戒烟限酒。保持良好心态: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也会导致血压升高。因此,患者应学会调节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2.药物治疗。对于高血压合并肾病的患者,药物治疗是必不可少的。常用的降压药物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钙通道阻滞剂(CCB)、利尿剂等。其中,ACEI和ARB类药物不仅具有降压作用,还能减少蛋白尿、保护肾脏,是高血压合并肾病患者的首选药物。

3.定期监测。高血压合并肾病的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肾功能、尿常规等指标。血压监测可以了解降压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肾功能监测可以评估肾脏损伤程度,及时发现肾功能恶化。尿常规监测可以了解蛋白尿、血尿等情况,为治疗提供依据。

高血压与肾病常常并存,它们相互加剧、形成恶性循环。而控制血压则是阻断这一恶性循环、保护肾脏的关键。通过综合管理(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定期监测等),我们可以有效控制血压、减缓肾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共同守护肾脏健康。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