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维生素D被称为"阳光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脂溶性维生素。虽然它因促进钙吸收、维护骨骼健康而闻名,但现代研究发现,它在免疫调节、心血管健康、情绪管理等方面也发挥着关键作用。全球范围内维生素D缺乏普遍存在,某些特定人群风险更高。作为药师,我们需要了解这些高风险群体,并提供科学的补充建议。
1.维生素D的生理功能:不仅仅是骨骼健康(1)促进钙吸收,维护骨骼健康维生素D最广为人知的作用是促进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维持血钙水平稳定,从而支持骨骼的生长和矿化。儿童缺乏维生素D会导致佝偻病,成人则可能引发骨质疏松或骨软化症。
(2)调节免疫系统近年研究发现,维生素D受体广泛分布于免疫细胞(如T细胞、B细胞和巨噬细胞)中,能够调节先天和适应性免疫反应。充足的维生素D水平可降低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症、类风湿关节炎)的风险,并可能减少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
(3)心血管保护作用 维生素D缺乏与高血压、动脉硬化、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相关。它可能通过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和减少血管炎症来发挥保护作用。
(4)影响情绪和认知功能维生素D受体存在于大脑中,尤其是与情绪调节相关的区域(如海马体)。研究表明,维生素D缺乏可能与抑郁症、季节性情感障碍(SAD)和认知功能下降有关。
(5)潜在的抗癌作用一些观察性研究发现,较高的维生素D水平与结直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癌症风险降低相关,可能与其调控细胞分化、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有关。
2.哪些人群更容易缺乏维生素D?尽管维生素D可以通过阳光照射(UVB)由皮肤合成,但现代生活方式(如室内办公、防晒措施)和地理环境因素导致许多人摄入不足。以下几类人群尤其需要关注维生素D水平:
(1)老年人(65岁以上)皮肤合成维生素D的能力随年龄增长下降。
肾脏功能减退,影响活性维生素D(1,25-二羟维生素D)的转化。
骨质疏松风险高,需额外补充以促进钙吸收。
(2)孕妇和哺乳期女性维生素D通过胎盘和母乳影响胎儿及婴儿的骨骼发育。
缺乏可能增加妊娠糖尿病、子痫前期和早产风险。
(3)深色皮肤人群黑色素会减少皮肤对UVB的吸收,降低维生素D的合成效率。
(4)肥胖人群(BMI≥30)维生素D是脂溶性维生素,易被脂肪组织“捕获”,导致血液中可利用的维生素D减少。
(5)慢性病患者肝病患者:肝脏是维生素D活化的关键器官,肝功能受损会影响其代谢。
肾病患者:慢性肾病(CKD)患者肾脏1α-羟化酶活性下降,导致活性维生素D不足。
炎症性肠病(IBD)或吸收不良综合征患者:如克罗恩病、乳糜泻,影响脂肪吸收,从而减少维生素D的吸收。
(6)长期室内工作者或日照不足地区居民如夜班工作者、长期卧床患者、高纬度地区(如北欧、加拿大北部)居民,阳光暴露不足。
(7)严格防晒或衣物遮盖较多的人SPF≥15的防晒霜可阻断95%以上的维生素D合成,长期严格防晒可能导致缺乏。
3.如何科学补充维生素D?(1)阳光照射每日裸露皮肤晒太阳10-30分钟,注意时段和强度。
(2)膳食补充多食用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深海鱼、鱼肝油、蛋黄、强化食品等。
(3)合理补充剂普通成人:600-800 IU/日
高风险人群:1000-2000 IU/日(需专业指导)
优选维生素D3剂型
(4)定期监测通过检测血清25(OH)D水平评估状态:
充足:≥30 ng/mL
不足:20-29 ng/mL
缺乏:<20 ng/mL
4.药师提醒:避免过量补充!虽然维生素D缺乏普遍,但过量补充(长期每日超过4000 IU)可能导致高钙血症,表现为恶心、呕吐、肾结石甚至血管钙化。因此,应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合理补充,尤其是长期大剂量使用者。
5.结语维生素D不仅是“骨骼卫士”,更是全身健康的“调节器”。对于老年人、孕妇、慢性病患者等高风险人群,更应重视维生素D的监测和补充。作为药师,我们建议结合阳光照射、膳食摄入和科学补充,维持适宜的维生素D水平,为健康保驾护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