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深入人心,老年人也越来越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在我们日常的老年人体检中,常常会发现一些老年人的记忆力、认知力、精神状况较往年发生较大的变化,老年痴呆的患病率也是逐年增加,老年痴呆症作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常见疾病,其早发现、早诊断与治疗需结合中西医优势,从多维度精准把控。中医的整体辨证、西医的精准检测与影像技术的辅助判断各有特色,而中药调理、西药干预与心理支持的综合治疗模式更能全方位延缓病情。本文将为大家梳理清晰的诊疗思路,帮助患者及家属更好地应对这一挑战。
老年痴呆症的中西医诊断
中医辨证识病,察言观色寻迹
中医诊断老年痴呆症讲究整体辨证,通过望闻问切综合判断病情。医师会详细询问患者记忆、语言、行为等变化,如是否频繁忘事、表达逻辑是否清晰、有无重复动作或迷路现象。同时观察面色、眼神、舌象、脉象,若见健忘乏力、腰膝酸软多属肾虚髓减;痰多胸闷、苔白腻可能为痰浊蒙窍;舌质紫暗、舌下络脉迂曲则考虑瘀血阻络。中医通过辨证明确病因,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强调早期干预延缓病情。
西医评估认知,通过量表与影像检测病情
西医诊断老年痴呆症依赖标准化认知量表与神经系统检查。常用量表测试记忆力、注意力、计算力等,如让患者复述词语、进行计算、识别物品,依得分判断认知损害程度。
影像学检查是老年痴呆症诊断的重要辅助手段,可直观呈现脑部结构与功能变化。CT/MRI 可观察脑实质体积、脑室大小及脑血管病变,阿尔茨海默病常表现为双侧颞叶、海马萎缩。PET 扫描能检测脑代谢率和淀粉样蛋白沉积,如颞顶叶皮层代谢减低、淀粉样蛋白异常沉积。
若量表评分异常且影像学显示脑萎缩、海马病变,结合症状可明确诊断。西医以客观指标为核心,为制定治疗方案和监测疗效提供科学依据。
老年痴呆症的中西医治疗
中药调理缓进,滋养脑髓、改善记忆:中医治疗老年痴呆症以辨证论治为核心,通过中药调理脏腑功能、充养脑髓以延缓认知衰退。对于肾虚髓亏型患者,常选用熟地、山茱萸、枸杞、杜仲等药物,配伍成方如左归丸加减,以补肾填精、滋养脑髓;若为痰浊蒙窍证,多用茯苓、白术、陈皮、石菖蒲等,以健脾化痰、开窍醒神,代表方剂如洗心汤加减;瘀血阻络者则配伍桃仁、红花、川芎、丹参等活血化瘀之品,如通窍活血汤加减,改善脑部血液循环。中药治疗注重缓图其功,常需长期服用,并根据病情变化调整药方。同时,可配合针灸疗法,选取百会、四神聪、足三里、太溪等穴位,以疏通经络、调补气血,辅助改善记忆力与精神状态。
西药控制症状,改善认知功能:西医治疗老年痴呆症以控制症状、延缓病情进展为主要目标,根据不同类型与病情选择合适药物。对于阿尔茨海默病,常用胆碱酯酶抑制剂如多奈哌齐、利伐斯的明等,通过增强中枢胆碱能神经传递改善记忆力与认知功能;中重度患者可选用 NMDA 受体拮抗剂美金刚,调节谷氨酸活性以减轻神经损伤。血管性痴呆患者需同时控制基础病,如服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他汀类药物调节血脂,预防脑血管事件复发加重病情。此外,对于伴有焦虑、抑郁或精神行为异常的患者,可短期使用抗焦虑药或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但需严格遵医嘱用药,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避免过度镇静或认知功能进一步下降。
心理支持相伴,活动锻炼提智:老年痴呆症患者常伴有情绪低落、焦虑或人格改变,心理支持与非药物干预对提升生活质量至关重要。家属应多与患者交流,耐心倾听其需求,鼓励参与社交活动,如参加社区老年俱乐部、与亲友聚会等,避免独处加重孤独感。日常可引导患者进行适度脑力锻炼,如读报、下棋、拼图、练习书法等,增强大脑神经细胞活性;体力活动如散步、太极拳、广场舞等可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脑供氧,建议每日坚持 30 分钟左右。对于中重度患者,可采用回忆疗法,通过播放老照片、熟悉的音乐或物品,唤起其远期记忆,增强自我认同感。
结语
老年痴呆症的诊疗需中西医结合、防治并重,既要通过中医辨证把握整体病机,又要借助西医检测明确病理细节,同时重视心理支持与生活方式干预。患者及家属应树立 “早发现、早干预” 的意识,一旦察觉记忆减退、行为异常等早期信号,及时就医筛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