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秋艳  单位:珙县中医医院   发布时间:2025-06-20
1610

当我们满怀关心地前往医院探视亲友时,是否也无意中把“病菌”带进了病房?医院是特殊的环境,探病行为若不注意卫生细节,可能加重患者病情,甚至引发院内感染。如何在表达关爱的同时,不给病人“添乱”?下面将带您了解科学探视的基本原则,做一个真正“不会带菌”的好亲属。

一、探视时易忽视的卫生误区:你可能正把病菌带进病房  

许多人认为,到医院探望亲友是一件温暖的善举,却往往忽视了这一行为背后潜在的卫生风险。在医院这样特殊的环境中,病人身体抵抗力较弱,任何微小的不当行为都有可能成为致病菌的传播通道。因此,探病者如果忽视了基本的卫生防护,不仅无法帮助病人恢复,反而可能带来新的健康威胁。

首先,最常见的误区是探视前未洗手。人们在外接触的电梯按钮、手机、门把手等都是细菌滋生的高发地带,若在未洗手的情况下进入病房,与患者握手、整理床铺、递送物品等行为,就可能将手上的细菌直接带入病人生活空间。特别是在重症病房、术后病房等区域,这种传染风险更为显著。

其次,随意携带外来物品也容易成为病菌传播的媒介。鲜花、水果、布娃娃等看似温馨的礼物,若未经清洁处理,很可能携带花粉、灰尘或细菌。部分医院已明令禁止探视者携带这些物品,正是为了降低院内交叉感染的风险。此外,探视者自身穿着外套、背包若曾接触公共交通或人员密集场所,也可能成为“移动污染源”。

还有些人会在病房中脱下口罩与病人交谈,或者在病房内饮食。这些行为不仅加大了空气中病菌传播的可能,也打破了医院为防控感染所设的安全屏障。尤其在流感、呼吸道疾病流行期间,探视者本身可能处于潜伏期,稍有疏忽就可能将病毒带给免疫力低下的病人。

二、科学探病五要点:做个真正守护健康的亲属   

(一)进入病房前进行手卫生是关键第一步

手是病菌传播的“高速公路”。进入病房前,必须使用流动水和洗手液,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彻底清洁双手。这一看似简单的动作,是阻断病菌传播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尤其在触碰病人、病床、输液架、床头柜等物品之前,手卫生是对病人健康的基本尊重和保障。

(二)手卫生后立即佩戴口罩,防止飞沫传播

清洁完双手后应立即佩戴好口罩,并确保口罩遮住口鼻,贴合面部。探视过程中应全程佩戴口罩,不随意摘下。特别是当前仍处于呼吸道传染病高发的季节,佩戴口罩不仅保护患者不被飞沫传播感染,也避免将自己可能携带的病毒带入病区。

(三)防护用品需视探视区域科学使用

不是所有病区都需要穿戴防护服或手套。普通病房不推荐穿戴防护服或手套,以免引起病人恐慌或误导防护概念。只有在进入重症监护室(ICU)、感染性病房或保护性隔离病区(如骨髓移植后病房)时,才需要在医护人员指导下穿戴防护服、手套等,目的是双向保护——防止探视者被感染,也防止患者被外来病菌侵袭。

(四)控制探视时间和人数,减少病人负担

探视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应控制在15分钟内,避免因谈话过多、情绪激动或环境干扰增加病人的心理和生理负担。同时,应尽量减少陪同人数,尤其避免儿童或体弱者进入病房,共同降低交叉感染风险。遵守医院设定的探视时段,也有助于医护人员管理和病人休息。

(五)注意环境卫生,遵守医院规定

在病房中不随意摆放私人物品,不将外衣、包袋放在床上或接触患者用品。不在病房饮食,不使用患者的水杯、毛巾等物品,以避免交叉污染。同时,要严格听从医院的管理规定,如禁止携带某些礼品、探视前测体温、如实填写探视记录等,这些措施虽然繁琐,但都出于对患者安全的最大保护。

结语:

医院探视不仅是情感的传递,更是一次对健康负责任的行动。从洗手、戴口罩到遵守探视时间,每一个细节都关乎病人的安全。忽视卫生常识可能让关心变成伤害,而科学探视则能让亲情成为真正的治愈力量。每位亲属都应掌握基本防护知识,尊重医院规则,做一位既温暖又专业的探视者。让我们用实际行动守护患者康复的环境,共同筑起防止感染的“无形屏障”。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8
来源:佛山复星禅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