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我国糖尿病患病率由 2013 年的10.9% 增加到 2018 至 2019 年的 12.4%。但很多人可能并不了解糖尿病的危害以及早期筛查的重要性。
2013年全国调查结果显示,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占糖尿病总人数的62%,2015 至 2017 年调查结果显示这一比例为54%,2018 至 2019 年的调查结果为63.3%。由此可见,未诊断的糖尿病占比居高不下,这意味着有很多患者并不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从而错过了早期干预的最佳时机。
本文就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方法及筛查频率详细介绍,为大众进行糖尿病早期筛查提供参考。
成年糖尿病高危人群
成年高危人群包括以下17个方面,如果符合以下任何一项,建议定期进行筛查:
(一)有糖尿病前期史。
(二)年龄≥35岁。
(三)体重指数≥24 kg/m²和(或)男性腰围≥90 cm,女性腰围≥85 cm的中心型肥胖者。
(四)一级亲属有糖尿病史。
(五)有巨大儿分娩史或有妊娠期糖尿病病史。
(六)缺乏体力活动者。
(七)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史。
(八)有黑棘皮病者。
(九)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90 mmol/L 和(或)甘油三酯>2.22 mmol/L,或正在接受调脂药治疗者。
(十)有高血压史,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者。
(十一)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史。
(十二)有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者。
(十三)有胰腺炎病史。
(十四)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
(十五)有类固醇类药物使用史。
(十六)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或抗抑郁药治疗。
(十七)中国糖尿病风险评分总分≥25分。
筛查方法
(一)空腹血糖检测
检测前需空腹至少8小时,也就是前一天晚餐(约晚上7点左右)进餐后至第二天早上查血糖前不能进食或饮用含热量的饮料。
空腹血糖正常值范围:3.9~6.1 mmol/L。
空腹血糖≥7.0 mmol/L,要考虑糖尿病。
(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当空腹血糖高于正常范围但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时,须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该试验应在无摄入任何热量8小时后,清晨空腹进行。
检测流程为:
成人口服75 g无水葡萄糖,溶于250~300 mL水中,5~10分钟内饮完;
测定空腹及开始饮葡萄糖水后30分钟、1小时、2小时、3小时静脉血糖值;
重点关注2小时血糖值:
<7.8 mmol/L,为正常;
≥11.1 mmol/L,可能诊断为糖尿病;
7.8 mmol/L ≤ 2小时血糖 < 11.1 mmol/L为糖耐量异常,可能很快会发展为糖尿病。
(三)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可以反映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不受短期血糖波动影响,不需要空腹。糖化血红蛋白正常范围为4.0%-6.0%,≥6.5%提示可能患糖尿病。
(四)随机静脉血糖检测
随机静脉血糖是指一日内任何时间,不考虑上一次进餐时间及食物摄入量测得的血糖值。如果随机血糖值≥11.1 mmol/L,可能诊断为糖尿病。
(五)尿糖检测
这种检测方法简单便捷,尤其适用于偏远地区不便于就医的大众。尿糖阳性提示血糖可能升高,但其检测的准确性较低,只能作为粗略筛查的手段,不能作为确诊依据。
筛查频率
(一)筛查结果正常者:每3年复查一次。
(二)高危人群:建议每年复查1次。
糖尿病虽然常见,但通过早期筛查和早期干预,可以有效控制,预防并发症。如果您或家人属于高危人群,请务必重视早期筛查。
基金项目:四川省科技厅(2025JDKP0056):“文化调适”策略下汉藏双语糖尿病预防和管理知识普及教育培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