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1肺癌作为一种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肺癌晚期被人们称为“不治之症”,虽然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可以提升肺癌的治疗效果,但并不是对所有肺癌患者都有益。尤其是在肺癌患者进入晚期之后,其身体状况会变得较为虚弱,从而提高发生各种并发症的风险。肺栓塞作为一种严重并发症,若肺癌患者发生肺栓塞,则会使患者的病情雪上加霜。所以,大家应当了解肺癌合并肺栓塞相关知识。
肺癌患者为什么会发生肺栓塞?
血液高凝状态:肺癌细胞会加速促凝物质的释放,导致患者凝血功能加强,血小板更容易聚集形成血栓。
血流缓慢:肺癌患者在治疗期间会因为手术、化疗等导致其身体较为虚弱,需要长时间卧床,进而使患者下肢静脉血流缓慢,逐渐形成血栓。
血管内皮损伤:肺癌患者可能会因为手术创伤、肿瘤侵犯等因素导致血管内皮损伤,使患者的凝血系统被激活,进而形成血栓。
肺癌患者发生肺栓塞后有哪些症状?
呼吸困难:呼吸困难是肺癌患者发生肺栓塞的常见症状,患者会出现呼吸费力、气短等症状,这一症状会在患者活动后加重。
胸痛:肺癌患者发生肺栓塞后也会出现胸痛的症状,主要是胸膜炎性胸痛,通常表现为胸部出现针刺样疼痛,在深呼吸或咳嗽时疼痛会变得更加严重。
咯血:部分肺癌患者在发生肺栓塞后还会出现咯血的症状。
下肢肿胀:肺癌患者在发生肺栓塞后可能会出现下肢突然肿胀、皮肤发红发热的症状,可能是因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脱落而导致肺栓塞。
肺癌患者发生肺栓塞后的治疗方法
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作为肺癌合并肺栓塞患者的基础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让患者服用抗凝药物的方式对血栓的形成和扩大进行控制,从而减轻患者因肺栓塞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目前,经常使用的抗凝药物为华法林、低分子肝素等。同时,由于抗凝治疗所需时间较长,患者在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循医嘱用药,并定期进行凝血功能检测,以便在观察治疗效果的同时,防止出现出血等不良反应。同时,在抗凝治疗过程中,医生也需结合患者的病情状况对用药方案进行调整。
溶栓治疗
溶栓治疗适合应用在急性大面积肺栓塞且无出血高危因素的患者,主要通过注射溶栓药物的方式溶解患者肺动脉中的血栓,进而使患者的肺血管恢复通畅状态,改善其肺部血液循环,也能减轻因肺栓塞引起的症状。目前,常用溶栓药物为链激酶、阿替普酶等,这些药物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但溶栓治疗也存在着一定风险,需要医生在溶栓治疗前对患者进行全身状况的评估,再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溶栓治疗方案。
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作为一种治疗肺癌合并肺栓塞患者的先进方法,其比较适合用于抗凝治疗和溶栓治疗无效或存在禁忌证的患者。在介入治疗的过程中,医生会借助血管造影技术明确患者肺栓塞的位置,再使用导管器械破碎或抽吸血栓,使患者肺部血液循环得到恢复。介入治疗所造成的创伤比较小,患者恢复的速度也比较快。
如何预防肺癌患者发生肺栓塞
对于肺癌患者而言,其在日常生活中应当警惕肺栓塞的发生,以免威胁自身的生命安全。所以,肺癌患者在治疗期间应当经常下床活动,若需长期卧床则需要每日进行腿部按摩,促进患者下肢血液循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同时,患者还需调整日常饮食,多食用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预防便秘。此外,患者还需定期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检查,以便及时发现血栓形成;对于肺栓塞高危患者,则需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凝药物以预防肺栓塞的发生。
总之,肺癌合并肺栓塞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肺癌患者应当积极预防和治疗,尽可能降低肺栓塞发生的风险。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