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德绪  单位:胶州市中医医院  发布时间:2025-08-05
1191

心脏骤停是威胁生命的紧急状况,黄金抢救时间仅有4分钟。若未及时实施心肺复苏(CPR),每延迟1分钟,患者存活率将下降7%~10%。掌握这项技能,普通人也能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

急救前准备

1.环境安全确认

施救前需快速评估现场风险:若患者因触电、溺水或交通事故倒地,需先切断电源、转移至干燥地面或设置警示标识,避免二次伤害。例如,触电患者需用干燥木棍挑开电线,溺水者需拖离水域后清除口鼻异物。

2.意识与呼吸判断

意识检查:轻拍患者双肩,分别在两侧耳旁大声呼唤“您能听到吗?”,观察是否有睁眼、肢体动作等反应。

呼吸评估:采用“听、看、感觉”三步法:俯身将耳贴近患者口鼻,听是否有气流声;观察胸廓是否有起伏;同时感受面颊是否有气流冲击。整个过程需在5~10秒内完成,避免延误。

脉搏确认(非必须):非专业人员可省略此步骤,专业人员需用食指和中指触摸颈动脉(喉结旁开两指处),感受搏动是否消失。

CPR核心操作:C-A-B流程

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推荐“C-A-B”顺序(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具体步骤如下:

1.胸外按压(Compression)

体位准备:将患者仰卧于硬质平面(如地面或硬板床),解开衣领、腰带,暴露胸部。

定位与手法:成人:两乳头连线中点为按压点,双手掌根重叠,十指交叉翘起,避免接触肋骨。儿童(1-8岁):单手掌根按压;婴儿(<1岁):两手指垂直按压胸骨中部。

按压参数:深度:成人5~6cm,儿童约胸廓厚度1/3,婴儿约4cm。频率:100~120次/分钟,节奏均匀,按压与放松时间比为1:1。

注意事项:按压时肘关节伸直,以髋关节为支点垂直下压,避免倾斜;每次按压后胸廓需完全回弹,减少中断(中断时间<10秒)。

2.开放气道(Airway)

清理异物:若患者口腔有呕吐物、假牙或分泌物,需侧头清理,避免误吸。

仰头抬颏法:一手按压患者前额,另一手食指和中指抬起下颌,使耳垂与地面垂直,保持气道通畅。

3.人工呼吸(Breathing)

口对口吹气:捏住患者鼻孔,吸一口气后完全包裹其口部,缓慢吹气1秒,观察胸廓是否隆起。吹气后松开鼻孔,让气体自然排出。

按压与通气比例:单人施救:30次按压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30:2)。双人施救(儿童):15次按压后2次人工呼吸(15:2)。

特殊场景处理:提升急救成功率

1.溺水患者

脱离水体后立即清理口鼻异物,优先进行5个循环(约2分钟)的CPR,再拨打急救电话。若患者呕吐,需侧头清理,避免窒息。

2.室颤患者

若现场有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应尽快使用:打开AED,按语音提示粘贴电极片(通常一片贴于右上胸壁,一片贴于左乳头外侧)。确保无人接触患者,按下“电击”按钮。除颤后立即恢复CPR,5个循环后再次分析心律。

3.儿童与婴儿

按压深度:儿童为胸廓厚度1/3,婴儿为4cm。

人工呼吸:婴儿需用口对口鼻吹气,避免漏气。

避免过度用力:儿童胸骨较薄,按压过深易导致肋骨骨折。

注意事项:规避常见误区

1.按压质量优先

避免“无效按压”:如位置偏移、深度不足或频率过快/过慢。减少中断:每2分钟轮换施救者,避免疲劳导致质量下降。

2.避免过度通气

每次吹气时间不超过1秒,胸廓隆起即可,过度通气会导致胃内容物反流。

3.感染防护

施救者可使用呼吸面罩或纱布覆盖患者口部,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4.持续监测

每5个循环(约2分钟)检查一次脉搏和呼吸,若患者恢复自主循环,需保持侧卧位并等待专业救援。

法律与伦理:消除施救顾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四条,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生命无价,急救有方。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学习CPR,为身边的人多一份安全保障。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