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亓玉涛  单位:济南市莱芜区苗山中心卫生院  发布时间:2025-10-17
551

放射检查是临床诊断的重要手段,从常规的胸部X光片到精准的CT、MRI检查,每年帮助上亿人明确病情。但很多人因不了解检查前的准备要点,常出现“白跑一趟”“检查结果不准确”等情况——比如做腹部CT时未空腹导致图像模糊,做MRI时佩戴金属饰品引发设备故障。其实,不同放射检查的准备要求差异较大,科学做好准备,不仅能提高检查效率,还能保障结果精准度。本文将详解常见放射检查的准备要点,帮你避开误区。

常见放射检查的“个性化准备指南”

1.X光检查:不同部位准备有差异

X光检查(如胸片、四肢骨片、消化道钡餐)是最基础的放射检查,准备重点随检查部位不同而变化:

胸部X光/四肢骨片:无需空腹,但需去除检查部位的金属物品——例如穿棉质无扣上衣,取下项链、玉佩、皮带。女性做胸部X光时,需脱下带钢圈的内衣,若佩戴膏药也需提前取下,防止干扰诊断。

消化道钡餐检查:需严格空腹,且检查前1-2天需避免食用高纤维食物和产气食物,防止肠道残渣或气体影响钡剂显影。检查时需口服医用钡剂,若有便秘史,可提前告知医生,必要时服用轻泻剂。

2.CT检查:空腹与造影剂是关键

CT检查分辨率高,常用于头部、腹部、肺部等部位,准备要点集中在“是否空腹”和“造影剂使用”:

普通CT(非增强):头部、胸部、四肢CT无需空腹;腹部(肝、胆、胰、脾)、盆腔CT需空腹8小时,且检查前1小时需饮用适量温水,让胃肠道充盈,便于清晰显示器官边界。

增强CT:需空腹,且检查前需评估“造影剂过敏史”——若曾对碘造影剂过敏,或有严重肾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亢进,需提前告知医生,避免使用造影剂。检查后需多喝水,促进造影剂排出,减少肾脏负担。

通用准备要点:适用于所有放射检查

1.提前告知病史与用药

检查前需主动向医生或技师说明:是否有慢性病、手术史、药物过敏史,以及正在服用的药物。例如服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做增强CT前需停药48小时,避免造影剂与药物相互作用损伤肾脏。

2.控制基础疾病稳定

高血压患者检查前需按常规服用降压药,避免因紧张导致血压骤升;糖尿病患者若需空腹检查,需提前调整胰岛素或降糖药剂量,防止低血糖;哮喘患者需随身携带急救药物,避免检查中因情绪紧张诱发哮喘。

3.配合技师做好体位

检查时需按技师要求保持固定体位,避免随意移动。部分检查需在技师指令下“屏气”,防止呼吸运动导致图像模糊——若无法长时间屏气,需提前告知技师,调整检查节奏。

特殊人群准备:老人、儿童、孕妇需格外注意

1.儿童:减少辐射暴露与安抚情绪

儿童对辐射更敏感,非必要不做放射检查;若需检查,需选择低剂量扫描方案。检查前需安抚儿童情绪,避免哭闹,必要时由家长陪同。婴幼儿做腹部检查时,若需空腹,需根据年龄调整禁食时间。

2.孕妇:严格控制辐射检查

孕妇原则上禁止做X光、CT等有辐射的检查,尤其是孕早期(前3个月),若因病情必须检查,需告知医生怀孕周数,医生会评估风险并采取防护措施(如腹部遮挡铅围裙)。MRI无电离辐射,但孕早期(前12周)仍需谨慎,除非病情紧急,否则建议孕中期(13-27周)后再做。

3.老年人:简化流程与有人陪同

老年人常伴有行动不便或认知障碍,检查前需由家属陪同,协助完成金属物品去除、体位配合等步骤。若老人有听力下降,需提前告知技师,技师会提高音量或使用手势指导;若老人无法长时间站立(如做胸片),可申请卧位检查,避免体力不支。

总结

放射检查的准备并非“一刀切”,而是“因检查类型、部位、人群而异”。拿到检查单后,首先确认检查类型(X光/CT/MRI),再对照相应的准备要点做好规划——例如做腹部增强CT,需提前8小时空腹、确认无碘过敏、停药二甲双胍;做MRI需提前去除所有金属物品、评估体内植入物。

做好准备不仅能减少“二次检查”的麻烦,还能让医生更精准地判断病情。若对准备要求有疑问,可随时咨询检查科室的护士或医生,切勿凭“经验”自行准备,避免因小失大影响诊断。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