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宫颈糜烂”常让女性心生恐慌,误以为是宫颈组织溃烂的严重问题。但实际上,它多数时候并非真正的“糜烂”,而是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的表现,可能由生理因素或病理因素引发。
宫颈糜烂的真相
1.认识宫颈糜烂
从外观上看,宫颈糜烂表现为宫颈局部上皮呈现红色颗粒状,类似“糜烂”的破损状态,但它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组织溃烂或损伤。实际上,宫颈表面覆盖着两种上皮细胞:靠近阴道的鳞状上皮和靠近宫颈管的柱状上皮。当柱状上皮因某些因素向外移动,替代了部分鳞状上皮时,肉眼观察就会看到“糜烂样”外观,医学上现已将其更名为“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本质上是一种常见的生理或病理状态,而非独立疾病。
2.宫颈糜烂的成因
生理性因素:雌激素的影响
生理性宫颈柱状上皮异位,主要与体内雌激素水平变化有关。青春期、育龄期女性因卵巢功能旺盛,雌激素分泌较多,会促使宫颈管内的柱状上皮向外推移,覆盖到宫颈外口,形成肉眼可见的“糜烂样”外观。此外,妊娠期女性因体内雌激素水平大幅升高,也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口服含雌激素的避孕药,同样可能导致宫颈柱状上皮外移。这类情况多无明显症状,且会随雌激素水平变化自行调整,无需特殊治疗。
病理性因素:炎症、感染等
病理性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常由宫颈炎症、病原体感染等因素引发。比如慢性宫颈炎会刺激宫颈黏膜,导致柱状上皮异常增生并向外扩展;HPV(人乳头瘤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体感染宫颈,也会破坏宫颈局部上皮组织,促使柱状上皮替代鳞状上皮,形成“糜烂样”改变。这类情况可能伴随白带增多、颜色异常、性交后出血或下腹坠胀等症状,需通过检查明确病因后对症治疗。
宫颈糜烂的解法
1.生理性宫颈糜烂的处理
生理性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是因体内雌激素水平变化导致柱状上皮外移引起的,属于正常生理现象,通常无明显症状,也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因此一般无需特殊治疗。随着女性年龄增长,进入绝经期后,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外移的柱状上皮会逐渐退回宫颈管内,“糜烂样”外观也会随之消失,无需通过药物或手术干预,过度治疗反而可能破坏宫颈正常生理结构。
2.病理性宫颈糜烂的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适用于轻度病理性宫颈糜烂,且明确由病原体感染或轻度炎症引发的情况。常用药物需根据病因选择,如为细菌感染,可使用抗生素类药物;如为慢性宫颈炎,则以局部用药为主,通过阴道给药直接作用于宫颈局部,以减轻炎症反应,帮助宫颈上皮修复。药物治疗须在医生指导下规范进行,按疗程用药,切勿自行用药,以免造成病情反复或产生耐药性。
物理治疗:适用于中度至重度病理性宫颈糜烂,治疗目的是去除宫颈表面病变的柱状上皮,促进新的鳞状上皮生长,修复宫颈外观。常见的物理治疗方法包括激光治疗、冷冻治疗、微波治疗等:激光治疗通过高温能量使病变组织碳化、脱落;冷冻治疗利用低温使病变组织坏死、结痂并脱落。这些方法操作相对简便,治疗周期较短,但治疗后需注意休息,避免性生活和盆浴一段时间,让宫颈黏膜充分修复。
手术治疗:通常不作为病理性宫颈糜烂的首选,仅在特定情况下考虑,主要适用于宫颈糜烂伴随严重宫颈病变的患者,比如宫颈细胞学检查或 HPV 检测提示存在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病变,或怀疑有宫颈癌前病变甚至早期宫颈癌的情况。常用的手术方式包括宫颈锥切术,如LEEP刀手术、冷刀锥切术,通过切除部分宫颈组织,去除病变区域,既能治疗病变,又能进一步明确诊断。此外,若宫颈糜烂伴随宫颈息肉,也需通过手术切除息肉。手术治疗需严格掌握适应证,由医生根据患者的病变程度、年龄、生育需求等综合评估后决定,术后需定期复查,监测宫颈恢复情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