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伍冬梅  单位:南充市顺庆区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7-04
5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女性在怀孕期间首次发现的不同程度的糖代谢异常,常见于孕中晚期。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和产妇平均年龄的上升,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科学的健康教育是妊娠期糖尿病管理的基础内容,能够帮助孕妇正确认识疾病、积极参与治疗,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实现母婴双平安。

认识妊娠期糖尿病的成因与风险

妊娠期间,孕妇体内的激素水平发生显著变化,尤其是胎盘激素会对胰岛素产生拮抗作用,导致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正常情况下,胰岛会分泌更多胰岛素来维持血糖稳定,但当代偿能力不足时,就可能出现血糖升高。高龄产妇、肥胖、家族糖尿病史、多囊卵巢综合征史、曾分娩巨大儿或有不明原因流产史的女性,其发生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更高。

妊娠期糖尿病常常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仅在产检时通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被发现。因此,普遍开展孕24至28周的糖耐量筛查,是目前推荐的筛查方法。一旦确诊妊娠期糖尿病,应立即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和干预管理,预防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饮食与运动干预的教育重点

饮食管理是妊娠期糖尿病干预的核心措施。合理的膳食不仅帮助血糖控制,还能满足孕期对能量和营养的需求。应根据孕妇的体重、孕周和糖耐量结果制定个体化食谱,建议采用少量多餐、定时定量的方式进食,避免血糖大幅波动。主食选择以升糖指数低的全谷物为主,控制精制米面、甜点、果汁等高碳水化合物摄入。蛋白质可从鱼、瘦肉、鸡蛋、豆制品中获取,脂肪摄入应以植物油为主,避免油炸、高胆固醇食物。多吃新鲜蔬菜,适量食用水果,但应避免空腹食用或一次大量摄入。

饮食指导还应考虑孕妇的饮食习惯与文化背景,让孕妇在心理接受的前提下逐步形成健康饮食模式。鼓励孕妇记录每日饮食与血糖变化,学会判断某些食物对血糖的影响,并在后续饮食中做出调整。

适量运动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血糖利用,同时对孕期体重管理、情绪调节和顺产准备均有积极作用。健康教育中应鼓励孕妇选择安全、规律的运动方式,如饭后散步、孕妇瑜伽、游泳等,每次运动持续30分钟左右,每周至少五次。运动时需避免剧烈活动与冲击腹部的动作,注意补水与休息,警惕宫缩或不适症状。对于有宫缩、阴道流血或其他高危妊娠者,运动前应由医生评估是否适宜进行锻炼。

血糖监测教育也是基础内容之一。一般建议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每日监测空腹及三餐后1小时血糖,根据结果评估饮食与运动干预效果,并指导是否需要药物辅助治疗。

心理疏导与分娩前后管理

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常使孕妇产生焦虑、自责、恐惧等负面情绪,担心胎儿健康、生产风险或遗传问题。部分孕妇因过度担忧而过度节食,甚至产生抑郁倾向。因此,健康教育不仅限于知识传授,还应关注情绪变化,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在护理实践中,护士可通过建立信任关系,主动倾听孕妇的顾虑,鼓励表达情绪,并通过榜样激励、经验分享等方式传递正能量。家庭成员特别是配偶的理解与支持在心理疏导中同样重要,建议鼓励丈夫参与产检与宣教,形成积极的照护氛围。

妊娠晚期的健康教育应围绕分娩方式选择、血糖控制目标、产时管理和新生儿监护展开。绝大多数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在良好控制下可以顺产,但若存在巨大儿、羊水异常、胎盘功能异常等情况,医生可能建议提前干预或择期剖宫产。教育过程中应提前告知各种可能情况及其应对方案,减少分娩时的恐慌。

产后阶段的血糖管理不容忽视。大部分妊娠期糖尿病在分娩后血糖可恢复正常,但仍需进行6至12周的糖耐量复查,以判断是否转为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产后哺乳有助于母体代谢恢复,建议积极开展母乳喂养,并指导高血糖产妇注意哺乳期间的营养与水分摄入。

结语

妊娠期糖尿病作为一种特殊的代谢状态,通过系统的健康教育和科学干预,大多数患者可以获得良好结局。医护人员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沟通技巧与人文关怀,帮助孕妇建立信心,增强自我管理能力,实现母婴健康与未来生活质量的双重保障。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6-27
来源:​广州市番禺...
2025-06-20
来源:云南省曲靖市...
2025-05-30
来源:百色市第二人...
2025-04-01
来源:​广东省河源...
2025-03-28
来源:柳州市中西医...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02
来源:上海市白茅岭...
2025-07-04
来源:成都市金牛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