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妊娠期糖尿病是孕期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它不仅会对孕妇自身健康造成影响,还可能威胁到胎儿的正常发育。因此,学会科学管理孕期血糖,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至关重要。接下来,让产科医生为你详细讲解如何远离妊娠期糖尿病。
1 认识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在妊娠期间发生的糖尿病,多在妊娠中晚期出现。怀孕后,孕妇身体会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胎盘会分泌多种激素,这些激素在帮助胎儿生长发育的同时,也会使孕妇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为了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胰腺需要分泌更多的胰岛素。
1.1 对孕妇的影响
妊娠期糖尿病若控制不佳,孕妇易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增加难产、剖宫产的几率。同时,高血糖环境还会使孕妇抵抗力下降,易发生感染,如泌尿系统感染、霉菌性阴道炎等。
1.2 对胎儿的影响
高血糖会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刺激胎儿胰岛细胞增生,分泌过多胰岛素,导致胎儿过度生长,形成巨大儿,增加分娩难度和产伤风险。胎儿长期处于高血糖环境中,还可能出现胎儿窘迫、早产,甚至胎死宫内。另外,胎儿出生后,由于脱离了母体高血糖环境,而自身胰岛素分泌仍较多,易发生低血糖,影响神经系统发育。
2 孕期血糖的监测方法
2.1 血糖筛查
一般在妊娠24-28周进行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具体方法为:试验前禁食至少8小时,先抽取空腹血测血糖,然后将75g葡萄糖溶于300ml水中,5分钟内喝完,分别在服糖后1小时、2小时抽取静脉血测血糖。若空腹血糖≥5.1mmol/L、服糖后1小时血糖≥10.0mmol/L、服糖后2小时血糖≥8.5mmol/L,只要其中一项达到或超过标准,即可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
2.2 自我血糖监测
对于确诊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需要进行自我血糖监测。可使用血糖仪在家中自行测量血糖,一般建议监测空腹血糖、三餐后2小时血糖。空腹血糖应控制在3.3-5.3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应控制在4.4-6.7mmol/L。通过自我血糖监测,孕妇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血糖情况,为调整饮食和运动提供依据。
3 孕期血糖的管理方法
3.1 饮食管理
控制总热量:根据孕妇的孕前体重和孕期体重增长情况,计算每日所需的总热量。一般来说,妊娠早期不需要额外增加热量,妊娠中晚期每天需增加200-300千卡热量。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少食多餐。
3.2 运动管理
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孕期适合的运动方式有散步、孕妇瑜伽、游泳等。散步是最简便易行的运动方式,孕妇可在饭后半小时进行,每次30分钟左右,速度以自己感觉舒适为宜。运动强度要适中,以孕妇微微出汗、稍感疲劳但不影响正常说话为宜。
3.3 药物治疗
如果通过饮食和运动管理,血糖仍不能达标,就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胰岛素是大分子蛋白质,不会通过胎盘,对胎儿安全,无致畸作用。孕妇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按时、按量注射胰岛素,不得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
4 孕期血糖管理的注意事项
4.1 定期产检
孕妇应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产检,除了监测血糖外,还需关注血压、体重、尿常规等指标,以及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医生会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血糖管理方案。
4.2 保持良好的心态
孕期由于身体变化和对疾病的担忧,孕妇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这些情绪可能会影响血糖的控制,因此孕妇要学会调整心态,保持乐观积极的情绪。可以通过听音乐、散步、与家人朋友交流等方式缓解压力。
4.3 学习糖尿病知识
孕妇及家属应主动学习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知识,了解疾病的危害、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只有充分认识疾病,才能更好地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保障母婴健康。
总之,孕期血糖管理是一场需要孕妇、家属和医生共同参与的“战役”。通过科学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必要时的药物治疗以及密切的血糖监测和定期产检,孕妇完全可以有效控制血糖,远离妊娠期糖尿病的危害,顺利迎接新生命的诞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