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肚子突然刀绞般剧痛,呕吐不止,腹胀如鼓,甚至不再排气排便——这很可能是肠道被“堵”住了,医学上称之为肠梗阻。这种急症起病快、变化多端,若不及时应对,肠道可能坏死穿孔,带来生命危险。了解其常见原因与正确应对之法,关键时刻或可救命。
肠道为何突然“堵车”?
肠道如同体内一条蜿蜒的生命通道。当这条通道的物理结构或正常运动功能受阻,内容物无法顺利下行,梗阻便发生了。原因可大致归为两类:
1.机械性堵路:①手术后粘连:腹部手术或腹腔感染愈合后形成的内部疤痕(粘连带),像绳索般缠绕或压迫肠管,这是成年人肠梗阻最常见的元凶。②肠道肿瘤:肠道内或外部生长的肿瘤,逐渐增大阻塞管腔,或是导致肠管扭转。尤其在中老年患者中,肿瘤因素需高度警惕。③疝气嵌顿:腹壁薄弱处(如腹股沟、脐部)形成“破洞”(疝),肠管钻入后被卡死,无法回纳,血供也受压迫。④肠子打结或扭转:肠管自身或其系膜发生扭转,如同拧紧的麻花,造成完全堵塞。饱餐后剧烈运动、肠道先天结构异常是诱因。⑤肠套叠:一段肠管像望远镜般套入相邻肠腔内,多见于婴幼儿,常伴随腹痛、果酱样血便。⑥坚硬粪块堵塞:长期便秘者,干燥粪块在直肠或结肠末端堆积成团,形成阻塞,尤其常见于体弱老年人。⑦异物卡住:误吞的果核、骨头、假牙,或胆结石穿入肠道等。
2.动力性瘫痪:①麻痹性梗阻:肠道肌肉因各种原因罢工,失去蠕动能力。常见诱因包括严重腹腔感染、腹部大手术后、全身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某些药物影响。②痉挛性梗阻:肠道肌肉持续强烈收缩,虽少见,但可由铅中毒、肠道炎症或寄生虫刺激引起。
肠梗阻的典型表现
肠梗阻发作时,身体会发出强烈警报:1.腹部剧痛:多为阵发性绞痛,感觉拧着疼,位置不定。若疼痛变为持续剧烈、范围固定,警惕肠坏死。2.呕吐不止:早期呕出胃内容物;梗阻位置高时呕吐早而频繁;位置低或完全梗阻时,呕吐物可能呈粪臭味。3.腹胀难忍:气体、液体积聚,腹部膨隆,可见肠型(腹部鼓起包块,随肠蠕动变化)。4.停止排气排便:这是完全性肠梗阻的关键信号!部分或不完全梗阻可能仍有少量排气排便。
肠梗阻的应对之道
一旦高度怀疑肠梗阻,立即就医是唯一选择!拖延可能导致肠道缺血坏死、穿孔、严重感染性休克。
就医前:①严格禁食禁水:任何食物或水的摄入都会加重肠道负担,使病情恶化。②避免自行用药:切勿自行服用泻药、止痛药或止吐药。泻药可能加剧肠道压力导致穿孔;止痛药掩盖病情,延误诊断。③记录症状:留意疼痛性质、呕吐物性状、最后一次排气排便时间,就诊时详细告知医生。④保持舒适体位:可尝试屈膝侧卧,有时能稍缓解疼痛。
医院救治:②快速诊断:医生通过病史、查体(听诊肠鸣音)、腹部X光或CT检查迅速明确诊断及病因。②基础治疗:这是所有肠梗阻患者的共同起点。胃肠减压:从鼻腔插入胃管,持续抽吸胃肠内积液积气,减轻腹胀和呕吐。静脉补液:快速补充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纠正内环境紊乱。抗感染:应用抗生素预防或控制可能发生的肠道细菌易位感染。
病因治疗:③保守观察:对于部分不完全性梗阻(如术后早期粘连、粪块堵塞初期),在严密监护下,通过上述基础治疗可能缓解。②紧急手术:当怀疑肠绞窄坏死、肠道完全梗阻、疝气嵌顿、肠扭转、肿瘤梗阻等情况,或保守治疗无效时,手术是挽救生命的关键。手术目的为解除梗阻、切除坏死肠段、处理原发病灶(如肿瘤切除、疝修补、松解粘连)。
肠梗阻如同肠道内的“交通大瘫痪”,病因复杂,后果严重。记住“痛、吐、胀、闭”四大信号,出现时务必立即禁食禁水并火速就医。医生会像道路抢险队般,通过胃肠减压、补液抗炎等疏通生命通道,必要时果断手术清除路障。预防之道在于均衡饮食、规律排便、重视腹部术后护理及疝气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