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劲淞  单位:红牌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中医科  发布时间:2025-08-15
13276

骨折后,很多人认为 “多补钙就能加速愈合”,于是钙片、骨头汤不离身。但临床中,不少患者即便大量补钙,仍出现骨折愈合缓慢、关节僵硬等问题。中医骨伤学强调,骨折康复是 “筋骨并重、气血同调” 的系统工程,需兼顾骨骼生长、肌肉功能与气血运行的协同恢复,绝非单纯 “补骨头” 那么简单。

一、补钙误区:并非越多越好

补钙是骨折康复的常见认知,但盲目补钙可能适得其反。

误区解析

钙量与愈合速度不成正比:骨骼愈合依赖钙磷代谢平衡,以及胶原蛋白、维生素 D 等物质的协同作用。过量补钙会导致血钙骤升,抑制成骨细胞活性,甚至引发肾结石、便秘。

骨头汤补钙效率极低:实验显示,骨头汤每百毫升仅含 2-5 毫克钙,且多为难以吸收的游离钙,熬制过程中释放的大量脂肪还会加重消化负担。

忽视其他关键营养素:骨折愈合需蛋白质(合成胶原蛋白)、维生素 C(促进胶原形成)、锌(参与骨代谢)等,单纯补钙会导致营养失衡。

科学补钙原则

按需补充:青少年、老年人等钙储备不足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每日补充 800-1000 毫克钙剂;普通人通过牛奶、豆制品、深绿色蔬菜等天然食物补钙即可。

促进吸收:补钙时需搭配维生素 D(每日 400-600IU),或每天晒太阳 15-20 分钟,帮助皮肤合成维生素 D,提升钙利用率。

分阶段调整:骨折初期(1-2 周)以消肿止痛为主,补钙不宜过多;中后期(4 周后)可适当增加钙摄入,同时补充蛋白质。

二、中医 “筋骨并重”:康复的核心逻辑

中医认为,“骨为干,筋为纲”,骨骼支撑身体,筋(肌肉、肌腱、韧带)牵引骨骼活动,二者相互依存。骨折不仅是骨骼断裂,还伴随筋肉损伤、气血瘀滞,康复需 “治骨先治筋,筋舒骨自安”。

筋骨损伤的连锁反应

气血瘀滞:骨折导致脉络受损,气血运行不畅,出现肿胀、疼痛,“不通则痛” 是初期主要病机。

筋肉失养:固定期间肢体活动减少,筋肉因 “用进废退” 逐渐萎缩,影响后期功能恢复。

关节粘连:长期制动会导致关节周围筋肉挛缩,形成粘连,表现为关节活动受限,是骨折后常见后遗症。

“筋骨并重” 的康复路径

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初期(1-2 周)以 “通” 为主,通过红花、桃仁、当归煮水外敷,或针灸血海、三阴交等穴,促进气血流通,为骨骼修复扫清障碍。

接骨续筋,兼顾气血:中期(3-6 周)需 “补”“通” 结合,服用续断、骨碎补、自然铜等接骨中药,搭配黄芪、党参补气,“气行则血行”,为修复提供动力。

舒筋活络,恢复功能:后期(6 周后)重点在 “动”,通过推拿、功法锻炼松解筋肉粘连,增强肌肉力量,避免 “骨头长好却动不了”。

三、中医特色康复方法

1. 动态固定:动静结合

中医采用夹板、石膏配合绷带松紧调节,在保证骨折端稳定的前提下,允许肢体轻微活动。

2. 中药调理:分阶段施方

初期:用桃红四物汤(桃仁、红花、当归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中期:加续骨活血汤(续断、骨碎补、土鳖虫等)接骨续筋、益气养血。

后期:服补肾壮骨汤(熟地、杜仲、牛膝等)补肝肾、强筋骨,适合老年患者或愈合缓慢者。

3. 功能锻炼:分阶段进阶

早期(1-2 周):做肌肉等长收缩(如大腿骨折时绷紧肌肉再放松),每次 5-10 秒,每组 10 次,每天 3-4 组,防止萎缩。

中期(3-6 周):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关节小范围活动(如膝关节骨折屈膝 30° 以内),配合艾叶、透骨草煮水熏洗,松解粘连。

后期(6 周后):逐步增加负重训练(如扶拐行走)、平衡训练(单腿站立),结合八段锦 “双手托天”“双手攀足” 等动作,疏通经络、强化筋骨。

4. 推拿按摩:松解筋结

骨折愈合后若关节僵硬,可通过滚法、揉法放松肌肉,点按足三里、阳陵泉等穴疏通经络,配合被动牵伸逐步恢复关节活动度。

四、日常养护要点

避免过早负重:骨折未临床愈合前(通常 6-8 周),盲目负重会导致移位、延迟愈合。

调整姿势:脊柱骨折患者需保持中立位,避免弯腰扭转;下肢骨折者睡觉时腿下垫软枕,促进血液回流。

骨折康复需 “骨生长” 与 “筋功能” 同步恢复,单纯补钙如同 “只建骨架不装韧带”。遵循中医 “筋骨并重” 理念,结合分期调理与科学锻炼,才能让受伤肢体不仅 “长好”,更能 “用好”,回归正常生活。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