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梁翊  单位:佛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骨科  发布时间:2025-09-05
264

什么是狭窄性腱鞘炎?——肌腱与腱鞘的“相互摩擦”

想象一下,我们的手指能灵活弯曲、伸直,靠的是藏在皮肤下的“肌腱”(像一根有弹性的皮条)牵拉着骨骼运动。而肌腱并不是在骨头上“裸奔”,它外面包裹着一层坚韧的“腱鞘”(类似电缆的绝缘护套),既能固定肌腱位置,又能减少摩擦,让动作更滑顺。但当这层“护套”出了问题——比如因为长期反复摩擦变厚、变硬,逐渐形成狭窄的“隧道”,肌腱在通过时就像被紧紧握住的绳子,出现疼痛、弹响,甚至突然“卡住”动不了。这种因腱鞘变狭窄导致的炎症,就是狭窄性腱鞘炎(也叫“扳机指”或“弹响指”)。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习惯可能是“导火线”

手指的频繁活动诱发了狭窄性腱鞘炎,尤其是拇指、食指、中指的掌指关节处(靠近手掌横纹的第一个关节),以及手腕的桡骨茎突(大拇指根部外侧)。它的发生与过度使用、重复性动作密切相关,常见诱因包括:

职业/生活习惯相关:长期玩手机、打字(尤其是拇指操作频繁)、使用鼠标;做家务(如拧毛巾、洗衣服、切菜);手工劳动者(如缝纫、雕刻)、体育运动员(各种球类爱好者);某些特殊职业(如流水线工人、理发师等需要反复抓握的工具操作者)。

特殊人群高发:中老年女性(40-60岁居多):可能与激素变化导致腱鞘弹性下降有关;婴幼儿(3岁以内多见):常见于拇指,表现为手指无法伸直(“先天性扳机指”);

糖尿病患者:高血糖会加重局部炎症反应,增加患病风险。

典型症状:从“隐痛”到“卡顿”的升级过程

狭窄性腱鞘炎通常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随着肌腱与腱鞘的摩擦逐渐加重,症状分阶段出现:

1.早期(炎症期)

局部疼痛:掌指关节(手指根部)或手腕处有酸痛、胀痛,压痛明显,按压手指根部或手腕特定位置(如桡骨茎突)时,能摸到一个硬结或痛点。

活动稍受限:休息后出现僵硬,稍活动后反而缓解;手指弯曲/伸直时感觉“不那么顺畅”但不影响日常生活。

2.中期(狭窄期)

活动受限加重:手指屈伸不如以前灵活,早上起床时可能更明显(晨僵)。

弹响或卡顿:在掌指关节处能摸到一个绿豆大小的硬块(增厚的腱鞘或肌腱结节),按压会痛;手指屈伸活动时会出现卡顿感并弹响。

3.晚期(交锁期)

突然卡住动不了:手指弯曲后想伸直时逐渐困难,有时会突然“咔哒”一声弹响才能复位(像扣扳机),或者需要用手辅助掰开才能“解锁”。

疼痛加剧:炎症持续刺激周围组织,甚至不活动或休息时也持续疼痛,严重者影响睡眠。

如何诊断?——医生查体就能“搞定”

大多数狭窄性腱鞘炎通过典型的症状和简单的体格检查就能确诊,一般不需要复杂的检查。医生可能会做以下操作:

触诊:按压手指根部或手腕痛点,确认是否有压痛和硬结;

活动测试:让你主动屈伸手指,观察是否出现弹响、卡顿;

握拳尺偏试验:四指握住大拇指后向小指方向偏斜,若大拇指根部出现明显疼痛,称“芬克尔斯坦征”阳性,可以确诊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另外,B超检查也可以探查到增粗的腱鞘和屈肌腱结节。

怎么治疗?——从保守到手术的阶梯方案

治疗目标是减轻炎症、缓解疼痛、恢复肌腱滑动功能。根据严重程度,可选择阶梯式治疗方案:

1.早期/轻度:保守治疗为主(80%患者有效)

休息与制动:减少手指/手腕的重复活动(如暂停打字、抱孩子改用双手),必要时用支具(如手指夹板)固定掌指关节于伸直位(夜间佩戴效果更好),让肌腱和腱鞘“休养生息”。

热敷/理疗:每天用40℃左右的温水浸泡患处15-20分钟(或热毛巾湿敷),促进血液循环;也可配合超声波、冲击波等物理治疗,缓解局部炎症。

2.中期/中重度:进阶干预

药物止痛:外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双氯芬酸凝胶、氟比洛芬贴膏),或口服布洛芬、塞来昔布(短期使用,避免胃肠道副作用);如果保守治疗1-3个月无效,且出现了弹响、卡顿影响生活,腱鞘内封闭治疗(注射曲安奈德+利多卡因)可快速缓解症状,但一年内不建议超过3次(可能引起肌腱脆弱或感染)。或者考虑小针刀松解(通过细针切开狭窄的腱鞘,创伤小、恢复快)。

3.晚期/顽固性:手术治疗(终极方案)

当手指完全卡住、保守治疗无效,或反复发作时,需通过腱鞘切开松解术解决问题。手术通常在局部麻醉下完成,切开狭窄的腱鞘,释放被卡住的肌腱(切口仅几毫米,术后即可活动手指)。这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复发率极低。

如何预防?——改掉“劳累手”习惯是关键

预防狭窄性腱鞘炎的核心是减少肌腱与腱鞘的过度摩擦,生活中注意以下几点:

避免长时间重复动作:每使用手机/电脑约1小时,休息10分钟左右。

调整姿势:打字时手腕保持自然平直,握鼠标/工具时避免手指持续用力。

家务防护:拧毛巾、洗衣服时用双手交替分担力量,避免单手长时间用力。

放松手部肌肉:通过软皮球、橡皮筋拉伸等轻柔训练,提高肌腱的耐受力(但避免过度负荷)。

早期信号别忽视:如果手指偶尔酸痛或卡顿,及时减少活动并热敷,别等出现了弹响才就医。

总结

狭窄性腱鞘炎不是“大病”,但放任不管会让手指越来越“笨拙”。它的本质是身体发出的“自我警报”——提醒我们关注手部的“小需求”。通过科学休息、合理干预和日常防护,大多数患者都能恢复灵活的手指。如果你或家人正被“又痛又卡的手指”困扰,别硬扛,早诊断、早治疗,才能让双手重新“活”起来!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