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程读创  单位:广西河池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发布时间:2025-09-05
173

什么是急性胰腺炎

胰腺是位于上腹部的一个狭长腺体,横卧在胃的后方,虽然体积不大,却承担着重要的生理功能:外分泌功能负责分泌胰液(含多种消化酶),帮助消化食物;内分泌功能则分泌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激素,调节血糖水平。

急性胰腺炎是指胰腺因胰酶的自身消化作用而引起的急性炎症。简单来说,就是胰腺分泌的消化酶在异常情况下提前激活,开始“消化”自身组织,导致胰腺充血、水肿、出血甚至坏死。

哪些因素会引发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的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在我国,最常见的诱因有以下几种:

1、胆道疾病:这是我国急性胰腺炎最主要的病因,约占50%以上。胆结石、胆囊炎等胆道疾病可导致胆汁逆流进入胰管,激活胰酶引发炎症。

2、暴饮暴食与酗酒:大量进食高脂肪、高蛋白食物会刺激胰液大量分泌,酗酒则会直接损伤胰管黏膜,同时促进胰液分泌,两者共同作用易导致胰管内压力骤升,引发胰腺炎症。

3、高脂血症:甘油三酯水平过高(超过5.6mmol/L)时,易形成脂栓阻塞胰腺血管,诱发急性胰腺炎。

4、其他因素:如胰腺外伤、某些药物(如噻嗪类利尿剂、糖皮质激素)、感染、遗传因素等,也可能引发急性胰腺炎,但相对少见。

急性胰腺炎有哪些典型症状

1、腹痛:这是最主要的症状,多表现为突发性上腹部剧痛,疼痛性质可为胀痛、绞痛或刀割样痛,可向腰背部放射,弯腰或屈膝时疼痛可稍有缓解。疼痛通常持续不缓解,普通止痛药难以奏效。

2、恶心呕吐:发病初期即可出现频繁的恶心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呕吐后腹痛症状并不减轻,这是与其他急腹症的重要区别。

3、发热:轻症患者可出现低热,重症患者则可出现高热(体温超过38.5℃),且持续时间较长,提示可能存在胰腺坏死或继发感染。

4、其他症状:重症患者还可能出现黄疸(皮肤、巩膜发黄)、呼吸困难、少尿或无尿、意识障碍等多器官功能障碍的表现,严重时可发生休克。

如何诊断急性胰腺炎

诊断急性胰腺炎主要依据症状、体征及相关检查,具体包括:

1、临床表现:突发上腹部剧痛、恶心呕吐等典型症状,查体时上腹部有明显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

2、实验室检查:血清淀粉酶或脂肪酶:升高≥3倍正常值上限(但脂肪酶特异性更高)。血常规:白细胞升高(提示炎症)。肝功能、血脂:排查胆源性或高脂血症性胰腺炎。  

3、影像学检查:腹部超声:初步筛查胆囊结石、胆管扩张。增强CT(金标准):评估胰腺坏死程度,分级(如Balthazar CT分级)。MRI/MRCP:适用于胆胰管评估,无辐射。  

急性胰腺炎该如何治疗

急性胰腺炎的治疗原则是“禁食禁水、抑制胰液分泌、防治并发症”,具体措施根据病情轻重有所不同:

1. 轻症胰腺炎(MAP):禁食+胃肠减压:减少胰液分泌,让胰腺“休息”。 补液+镇痛:静脉补液防止脱水,必要时使用止痛药(如哌替啶)。病因治疗:如胆源性胰腺炎需尽早ERCP取石。

2. 中度重症/重症胰腺炎(MSAP/SAP):ICU监护监测生命体征、器官功能。营养支持:早期肠内营养(鼻空肠管)优于全肠外营养。抗感染:如合并感染,需使用广谱抗生素。手术/介入:胰腺坏死合并感染时需引流或清创。  

如何预防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的预防关键在于规避危险因素,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积极治疗胆道疾病:及时处理胆结石、胆囊炎等胆道问题。

2、养成健康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减少高脂肪、高蛋白食物的摄入,控制体重。

3、控制血脂水平:高脂血症患者要通过饮食、运动和药物等方式将血脂控制在正常范围,特别是甘油三酯水平应低于5.6mmol/L。

4、谨慎用药:避免自行服用可能损伤胰腺的药物,如需使用,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并定期监测胰腺功能。

5、定期体检:有胆道疾病、高脂血症、胰腺炎病史等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腹部超声、血脂等检查,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总之,急性胰腺炎是一种来势汹汹的消化系统急症,但其可防可治。只要我们了解其危险因素和典型症状,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就能有效降低发病风险。一旦出现突发上腹部剧痛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切勿拖延,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通过及时规范的治疗,绝大多数轻症患者可完全康复,重症患者也能有效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